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河南抗战 > 内容正文

古都洛阳,抗战岁月当“行都”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7-10-18 10:54:22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国民党元老张继与张钫等人在城隍庙创立河洛国学专修馆,该馆与河洛中学合署办公。1937年12月12日,日机首次轰炸洛阳,位于闹市区的河洛国学专修馆屋塌墙倒,之后数次轰炸均在劫难逃,被迫停办长达4年之久。1940年,国民政府洛阳行署专员李杏村将河洛国学专修馆改为洛阳县志馆,始修县志。

  1932年,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国民党元老张继与张钫等人在城隍庙创立河洛国学专修馆,该馆与河洛中学合署办公。1937年12月12日,日机首次轰炸洛阳,位于闹市区的河洛国学专修馆屋塌墙倒,之后数次轰炸均在劫难逃,被迫停办长达4年之久。1940年,国民政府洛阳行署专员李杏村将河洛国学专修馆改为洛阳县志馆,始修县志。

  日本画报上关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的报道

  日本画报上关于国民政府迁都洛阳的报道

  1934年黄埔军校本校奉命特设洛阳分校,曾举办军官训练班,共计调训学员9000余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改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同时扩大编制。

  1934年黄埔军校本校奉命特设洛阳分校,曾举办军官训练班,共计调训学员9000余人。1937年抗战爆发后,改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同时扩大编制。

  《1932年1月份林森赴洛阳途中摄于南京下关江边码头照片》

  《1932年1月份林森赴洛阳途中摄于南京下关江边码头照片》

  记者王惟一(史料、图片由洛阳白河书斋藏书博物馆馆长晁会元提供)

  编者按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千载时光中不知见证了多少歌舞升平与战乱流离。不过,你可曾听说,1932年国民政府也曾迁都洛阳?

  让我们拂去岁月的风尘,在白河书斋发黄的故纸堆中,寻觅那些远去的记忆,把当年的故事轻轻讲起……

  兵临城下,挥师北上

  1932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声犹在耳畔,“一·二八”事变又在上海爆发,南京国民政府的安全受到威胁,决定马上迁都。

  迁到哪去?在武汉、重庆、西安、洛阳等几个城市之间,国民政府最终选择了洛阳,因为洛阳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古都的历史底蕴,还有西工兵营、飞机场、巩县兵工厂……

  迁都洛阳的想法得到大多数要员的赞同,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表示同意。1月29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洛阳的决定,林森带领1000多人由南京出发,于次日抵达洛阳。3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洛阳办公宣言》。

  在洛期间,国民党当局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一是“国难会议”。

  3月1日至6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定洛阳为战时首都——行都,以西安为陪都;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3月18日,蒋介石就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参谋长,“委员长”的称呼自此始。

  随后,“国难会议”于4月7日至12日召开,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第一次由中央政府出面召集各民主党派、各地区、各行业人士共商国是。会议期间讨论了当局提出的“御侮、救灾、绥靖各事宜”,而且还提出不少有关政治改革及实业建设方面的方案,如学者马寅初等人提交的《航空救国案》等。会议最后通过了《国难会议宣言》,对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国民党制定长期抗战政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淞沪停战返回南京

  “国难会议”后不久,5月5日,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南京受到的威胁暂时解除。5月30日,国民政府各机关自洛阳迁返南京,洛阳作为都城的时间,实际上只有4个月。

  返京前,国民党中央在洛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还都南京之后繁荣行都之计划》,一是筹建洛阳电厂;二是设立中央军校洛阳分校;三是设立中原社会教育馆;四是修建洛河、伊河大桥。11月29日,国民政府发布《自洛阳还都南京令》,12月1日,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及各院部会正式迁回南京。

  国民政府迁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