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起,郭桂兰便开始走访郑州的老村庄,她和其他“圈里人”——郑州民间历史研究者一起,寻找抗战亲历者。近10年下来,他们有了巨大收获:探访到了很多原来资料里一笔带过的东西,或者是摸清了在不同的文献里模棱两可的数字。
这两三年来,随着郑州都市村庄的迅速拆迁,很多遗迹随之湮没,而一些老人,第二年再去找,也已经去世了。这让郭桂兰觉得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应该尽快在这些遗址上立碑,以让后代永世不忘。
走遍村庄,打捞最鲜活的历史
在走访中,哪怕是素不相识,一些村民一听说郭桂兰是收集抗战资料的,都非常热情。
有一次,她拦了辆机动三轮车,与司机聊起来,司机一下子激动了,说自己就是日军来时,把房子烧光了,母亲逃难路上生的。
郭桂兰还了解到很多细节,包括在菜王、兑周等村子附近,大学路两侧一公里的区域内,都被日军占领了。他们在那儿建了汽车修理厂。一年多的时间里,老百姓无家可归,没地儿住、没东西吃、没有人管。有一些老人和十几岁的小孩被日本人招去当劳工,吃的都是发霉的粮食。
那时候,日本兵不喜欢读书人、不喜欢当过兵的人。他们每逮住一个人,都要先看手有茧子没有,有就要杀掉。
村志里的日军
和郭桂兰一样,做这些事的还有郭增磊、王瑞明等人。郭增磊曾给关虎屯、白庙、祭城等很多村子写过村志。
他发现,每本村志里几乎都会有一个章节,专门提到郑州抗战时村里发生的事儿。在台郭村,有一个叫郭二狗的老人讲,当时日军飞机轰炸郑州的时候,一个炸弹下来,把他的母亲、妹妹都炸死了,奶奶、父亲也都受了重伤。
郭增磊还记得,在给关虎屯写村志的时候,一个叫李伯生的老人,讲了他亲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是1941年,日军占领郑州后,把关虎屯村里一座改为学校的关虎庙给占了。不久后,日军战败撤离郑州时,把村民集中到一个院子里,准备全都烧死。几个胆大的村民把门砸开,大家才逃了出来。
村庄都没了,我们要多立纪念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庆幸,自己打捞历史“下手”得比较早。这几年,都市村庄消失得太快,如果再去找,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在10年前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郑州曾经在5个地方设立了纪念碑。
比如,在管城区南十里铺村,日军曾屠杀无辜民众39人。在郑东新区大花庄、北李村、庙张村等村子,也都发生过惨案。
在他们看来,历史已经远去,见证过这一段历史的老人们也在远去,但悲剧不能重演,“作为郑州人,我们应该铭记这座城市的历史。即便将来我们不在了,还能让大家记得发生在这里的这些事儿,记得曾在这块土地上遭遇过磨难的、抗争过的这些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