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广东抗战 > 内容正文

南粤旌旗:东江纵队抗战始末
来源:《团结报》2024年10月24日第5版  作者:欧阳湘 朱华强   2024-10-24 16:50:13

  【精彩提要】

  东江纵队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其前身“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谋求军队发展,长期未亮红旗。1943年,在中共中央和广东省临委的共同决策下,东江纵队公开“红色”面目。由于毗邻港澳,东江纵队在抗战期间,发挥统战优势,团结民主党派人士、爱国的华人华侨以及抗日盟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位于香港九龙西贡的抗日英烈纪念碑,西贡在抗战时期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港九大队的主要活动基地之一。

  孤悬敌后

  东江纵队正式改编成立于1943年12月,但前身“东江人民抗日武装”早在1938年就已经建立。由于孤悬敌后,东江游击队长期未亮红旗,“不是以党军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人民抗日武装的面目出现”。不同于八路军、新四军直接从红军发展而来,东江纵队是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团结各阶级,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

  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不对外公开承认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谋求自身发展壮大。其前身由两个部队发展而来:一是曾生领导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二是王作尧领导的“东莞县壮丁模范队”。1938年,曾生在创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时,仅有七八十人和几支枪。通过开展统战工作,获取了一批步枪,队伍逐渐扩充。同样,“东莞县壮丁模范队”的建立和壮大也离不开统战工作。中共东莞县委委派王作尧负责这支队伍,并考虑到他们起步时缺少武器与物资,要求王作尧与东莞县政府的壮丁工作负责人颜奇联系。后来,王作尧还因为与第四战区第四游击区司令王若舟的同乡关系,争取到了王部直属第二大队的番号,获得了抗日补给。东江游击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年底香港沦陷后,东江人民抗日武装进至香港九龙地区坚持抗日,组织秘密“大营救”,营救了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在内的800余名爱国民主人士,还营救了一批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其家属,如国民党驻香港代表陈策少将和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贤德等。同时,还救助了近百名国际友人和英军官兵,直接推动了抗战后期中共与美英盟军间的情报合作。

  由于部队并未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由中央派来的东江军事委员会主席梁鸿钧、参谋长李振亚等人的真实身份未在部队中公开,只有少数领导知道。而在一般的干部、战士的心目中,他们只是军事教官。梁广说,这种情况让梁、李“变得有名无权,发挥不出决策的作用”,导致面临重大军事决策时,东江游击队变得群龙无首,一盘散沙。

  1942年2月,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10月,东江军政委员会主任尹林平向中共中央提出是否公开东江游击队的红色“面目”问题:“文彬决定我应始终坚持人民武装面目,但小廖曾向陈策表明是我党领导之部队,以后究应以何种面目出现?”但当时正值南委、粤北省委事件之后,南委书记方方认为,曾、王部队目前“地区狭小、经济困难、时机未成熟”,目前“分一部靠地方势力,以团队面目出现”是“异常必要的”。因此,中央没有批准东江游击队公开“面目”的要求。1942年11月,周恩来给尹林平的电文说:“你们对外应以人民抗日武装的面目出现,不仅在谈判如此,对群众也应如此。”

  1943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简称“广东省临委”)成立,尹林平任书记,与东江军政委员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部合署办公。广东省临委注意到,由于抗战后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东江游击队公开领导的条件逐渐成熟。国际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根本好转,法西斯联盟开始瓦解。国内方面,共产党领导的敌后解放区战场摆脱严重困难局面,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1943年7月10日,广东省临委书记尹林平致电周恩来,提出东江游击队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问题,认为“面目公开对实际活动无碍”。

  广东省临委的决策获中央采纳。1943年8月23日,新华社在延安发表《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第一次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布“广九路”地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广路及海南岛地区,中共领导之游击队亦抗击了敌军一部分”。9月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部、政治部决定“向全队公布我队是中共领导的部队(对队外暂不公布)”,全体干部全体同志、全军必须“在精神上、政治上、组织上一致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央及我军党的决议而斗争”。9月20日,周恩来代表中央电复尹林平,同意正式成立东江纵队:“纵队可以发表宣言,而且应该强调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才能在敌后存在和发展。”

  11月1日,尹林平发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指示信,“根据中央指示,我队以纵队名义对外发表、公布接受党的领导。今后我队的斗争,不但公开的直接的成为中央(在全国)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华南方面之主要部分”,同时“向群众指出,只有中共才能救中国,扩大党的威信和影响,要加强对党的历史主张、政策之解释,大大发扬八路军、新四军之战绩”。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改编,发表《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宣布:“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为彻底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到底。”

  团结各方

  由于东江纵队毗邻港澳,远离中央,其发展壮大不仅要加强广东党组织的领导,还需要发挥统战力量,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民主党派、港澳台侨以及抗日盟军的帮助。《东江纵队成立宣言》中写道:“我们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坚决与各界同胞不分党派阶级、不分思想信仰,团结一起”。同时,东江纵队竭诚向国际人士宣告,“我们坚决拥护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以无限忠诚与各盟邦及国际友人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打倒日寇的任务。

  “兵民是胜利之本”,东江纵队在东江前线敌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会、自卫队、妇女会等抗日群众团体,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生产自救,改善群众生活。同时,在抗日根据地里,开展清匪,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为了扩大发展部队,东江抗日根据地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参军,掀起了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参军的热潮。惠阳县淡水长安乡,一次就动员了100多青年参军。东江纵队第七支队便是在惠阳县党组织先后组建的12支地方武装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东江纵队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军民鱼水情,才能在长期艰难困苦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仅如此,东江纵队还从广东抗战实际出发,团结一切其他民主党派,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广东省临委领导东江纵队,开展对地方实力派的团结争取工作。在大亚湾地区,东江纵队团结国民党退伍团长陈友芳、中国农工民主党李伯球等,以东江纵队护航大队为主体,联合他们掌握的地方武装,组成“大亚湾人民抗日自卫总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东江抗日根据地,也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了香港爱国商人任锡伍,华侨、老同盟会员卓凤康等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抗日民主政权。东江纵队还向华侨、港澳同胞积极宣传统一战线政策,汇聚港澳台侨的抗日力量,据统计,参加东江纵队的港澳台侨爱国同胞有1500人以上。

  东江纵队还营救了大量盟军与国际友人,并与英国、美国开展情报合作、准备配合盟军登陆(后未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多数时候,英军的情报收集工作依赖于港九大队的协助。东江纵队同样积极与美军合作。1944年2月11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及时抢救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克尔中尉。并在2月底,广东省临委书记尹林平、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在坪山热情接待克尔中尉。1945年1月16日,东江纵队又救援了十四航空队的依根中尉以及美国第三舰队飞行员克利汉少尉。种种国际救援举措赢得了盟国高度赞扬,提升了中国人民军队抗战的国际影响力。

  蜚声华南

  东江纵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抗日爱国的阶级、政党、阶层以及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帮助下,成为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加强武装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扩编部队,设置7个支队和港九独立大队,转战东江各地,深入广州郊区和香港新界,开展游击战,令敌伪胆寒。朱德在《论解放区战场》中说,华南抗日东江纵队,“经常牵制一旅团以上的敌人。在盟国反攻时,曾牵制了敌人四个师团”。对此,广东省临委强调:“我们广东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和琼崖独立纵队,已训练成为了解放广东人民鲜明的革命旗帜,已成为支持华南敌后战场一支最坚强的力量。”

  抗战中,东江纵队蜚声华南。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约3500人,缴获枪支6500支、炮25门,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到抗战胜利前,东江纵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到1万人以上,并帮助组建珠江纵队、韩江纵队、琼崖纵队,整个华南抗日纵队达3万人。1944年7月15日,中央军委对华南根据地工作的指示说,“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来源:《团结报》2024年10月24日第5版  作者:欧阳湘 朱华强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