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广东抗战 > 内容正文

惠城四次沦陷 死亡16397人
来源:东江时报   2017-10-11 09:58:28

  抗日战争期间,大亚湾是日军侵略华南的前沿,惠州是日军进犯省会广州的首站,具有“粤东雄郡”之城的惠州饱受战争烟火的煎熬。日军曾先后4次侵入惠州,烧杀抢掠,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据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的 《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记载,日军入侵惠州,造成惠州死亡人数16397人,在省内仅次于汕头和广州,居民损失过亿元(1937年7月法币价值),居广东第五位。漫漫八年,众多惠州人,遭遇恶寇之时,虽然没能像军人一样为山河而战,却宁愿被夺去身家性命也不改民族节义,让忠魂长留大地。

  首侵“较其他沦陷区尤过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相继攻占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南方的广州遂成为我国接受外援军用物资的主要门户,因此,广州无时不受日寇觊觎,积极做从华南沿海登陆、践踏华南大地的准备。惠州面向大海、又是军事上拱卫广州的重镇,成为日军的目标。

  《东江时报》记者查阅广东抗战史料发现,从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至抗战结束,日军先后4次入侵惠州。抗战时期,惠州四度沦陷,这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曾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惠州华侨中学校校长的王映楼(已故)于1959年撰写了《惠城四次沦陷》(该文收入惠城文史丛书之三 《永不忘却———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记载,1938年10月12日,日军突从惠属大亚湾登陆,以急行军直迫惠城,当时驻防惠州的国民党军师长莫希德闻寇登陆,仓皇集中所部于两日内逃往省城,惠阳县县长蓝逊及一般官吏亦星散,不知去向。日寇入城大肆残杀,焚烧惠州最繁华的街道——— 水东街,店铺无一幸存,大火亘十余日不息,其余各街道店铺民居,亦焚毁不少。日寇直接以杀人为嬉戏,掠财物牲畜,强奸妇女,六七十岁之老妇、十二三岁之幼女,皆不免。1938年11月4日的《新华日报》刊载的日军在惠暴行,遥遥呼应了王映楼的记忆:“其惨酷情形,较其他沦陷区尤有过之。”

  日寇刚到惠州,强盗恶魔的脸孔便昭然若揭。烧杀抢掠七八天后,日军变得假惺惺,“寇酋始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号召,设维持地方治安委员会,以日人主之,而杂以汉奸数人。”然而,寇兵见城内已无可掳掠,渐渐赴各乡村放肆抢夺。日寇驻惠约三月余,至1939年1月初,自动弃惠,临去时,将东新桥及圆通桥、近秀桥、横槎桥等交通设施炸损。

  以鸣炮为号焚烧商店民房

  1941年5月,日军第二次入侵惠州,留惠仅仅三天,却四处放火焚烧,分别在水东路、塘下、打石街、万石路以鸣炮为号,炮声一响,即放火焚烧商店民房,此外,西湖名胜如栖禅寺、永福古寺、元妙古观和东坡亭等古迹均遭焚烧,城内被大火烧毁的商店和居民住宅达八九成。惠州人把第二次沦陷的遭遇称为“大烧屋”。

  据《永不忘却》记载,1941年5月10日日寇撤退时,在拂晓出动数百人,分布在水东街、府、县两城的商店民房,听候鸣炮信号,执行放火,当敌寇鸣第一炮时,片刻即见各处街道、商户火烟冲天,鸣第二炮时全部敌寇开始撤退。府县两城成为火海,燃烧达数天之久。

  1942年2月4日,日军第三次入侵惠州,凶狠本性无复以加,使得全城布满 “杀人场”。《永不忘却》一书记载,此次日寇入侵,在水门沙下惨杀1200多人,江浦头惨杀百余人,南津牛前岭杀害300余人,中山东路老府学杀害300余人,在五眼桥河边和南门外分别生埋数十人。日军在惠州集中杀人的场所计有10多处,当时全惠州有35000多人,被杀死的达7000多人。

  王映楼在 《惠城四次沦陷》里说,日寇留惠6天自动离去后,人民入城,见积尸遍城内外,各自认其亲属,收殓掩埋,棺木不敷,多自钉薄板以葬,一时号哭之声,震天动地。

  1945年1月14日,日军再度入侵惠州。在亚太战场日薄西山的日军,一改此前三次脸孔,取所谓“怀柔政策”,以“中日亲善”口号试图蒙骗惠州人们,城内大开黄赌毒,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迷幻之境。然而,《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指出,在日军“三光”政策下,又有四五百居民被屠杀。此次,日军占驻惠城超半年,至势穷力尽,屈膝投降,才俯首引去。

  直接伤亡人数省内第三

  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牵头成立的广东省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历时数年,于2009年6月发布《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报告》(2010年11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编辑出版为 《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其中,将日军“四次焚烧惠州”作为一个小章节描述,足见惠州四度陷入敌手的特殊性。

  抗战期间,惠州物资匮乏,人们颠沛流离,躲避战乱,造成了大量人口伤亡。对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上述报告也有详细记载。日军四次侵入惠州,造成惠州直接伤亡21473人,其中,死亡16397,伤5076,直接伤亡人数在广东现今21个地级市中排第三,在广东仅次于汕头和广州;间接伤亡(包括死、伤、失踪、情况不明者)人数102435人,在广东排第十位。

  此外,抗战时期,惠州居民财产损失统计为一亿两百多万元 (参照1937年7月的法币价值),居全省第五。居民财产最直接的表现是房屋。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编制的 《广东省战时房屋损失调查表》,抗战期间惠阳县房屋损失情况表显示,惠阳县原有屋数为128365,损失屋数为19255,损失房屋15%。至1945年8月日军去后,惠州府县两城成为瓦砾场,满目疮痍,百业凋零。

  随着日寇退去,古朴厚重的惠州城又显现出 “劫后苍生新气象”,在冥冥中告慰那些冤死的子民:忠魂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永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