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广东抗战 > 内容正文

从东莞出去的抗战仁人志士
来源:东莞时间网    2018-01-23 09:50:48

  东莞籍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浴血奋战。

  1932年1月28日,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与军长蔡廷锴(罗定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他们指挥第十九路军将士浴血奋战一个多月,毙伤日军1万多人,迫使日军四次增兵,四易其帅,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和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全国抗战的前奏。

  蒋光鼐和蔡廷锴由此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名将。当时十九路军中有不少东莞籍官兵,他们在淞沪抗战中表现十分英勇,为家乡人民增了光。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机要室少将主任林绍棠,参加了抗击日军的三次长沙会战。第十二集团军副司令徐景唐、张达,参与指挥粤北会战,重挫了侵粤日军,牵制了日军北上。日军投降后,徐景唐和张达奉命到汕头主持第七战区的受降。

  在国民政府各部门、各团体任职的许多东莞籍人士,积极做好所担负的抗日工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和行政院代理院长的王宠惠,为中国抗战外交作出了贡献。1943年11 月,王宠惠作为蒋介石的随行人员,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的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击败日本后如何处理日本等问题。王宠惠参与了《开罗宣言》的起草。在草拟和讨论过程中,王宠惠据理力争,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使《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日本攫夺之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与澎湖列岛,自应归还中国。

  1945年4月25日至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王宠惠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主持宪章条文的中文本最后的审核和文字润色,并作为中国签字代表之一,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东莞一批爱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斗争。他们历尽千难万险,来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中央党校等革命学校学习,毕业后,或留在延安工作,或被分配到全国各地,从事抗日斗争。这些知识分子中,有莫富图(丁农)、袁鉴文、谢阳光、赵学、蔡子培、祁和(祁瑞和)、陈和兴、杨建培、田心、何城、徐希、任泊生、王匡、李任之等。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到1938年,东莞先后有20多名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学习,大多成为抗日战争的骨干和共产党的优秀干部。

  东莞抗战涌现不少“抗日家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