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广西抗战 > 内容正文

桂林:抗战中中国最早光复的省会城市
来源:桂林生活网   2020-05-07 14:06:09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景驰名中外。其实,透过秀美风光的背后,桂林,还是一座悲壮的城市。历史上的桂林,历经多次兵燹,曾遭数次焚毁。

  1944年11月10日,由于守城的中国军队寡不敌众,桂林城沦陷,是我国抗战中最后沦陷的一座省会城市。1945年7月28日,桂林在沦陷200多天后得以光复,成为中国最早光复的省会城市,并且是唯一一座在日本投降前由中国军队主动收复的省会城市。

一九四五年八月,从独秀峰上俯瞰漓江两岸被毁的民房。

  桂林光复战役中,整整13个昼夜,国军守住了通往桂林的咽喉要地盘古岭,鲜血把整个山体都染红了

  桂林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后一座沦陷的省会城市。1945年7月28日,中国军民尤其是桂林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击溃了侵占桂林的日本军队,结束了桂林被日本侵占近9个月的苦难岁月,这是值得所有桂林人民纪念的历史。

  八年全面抗战,中国的许多城市沦陷后,大部分城市都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后光复的,只有桂林是在日本投降前由中国军队、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主动出击收复的省会城市。因此,桂林光复战尤其值得历史铭记。

  那么,桂林光复的战役,到底是怎么打的?

  史料记载,国民革命军第三方面军94军121师363团(团长饶启尧)孤军深入,从龙胜插入灵川,深入长蛇岭拦截阻击日军。

  当时的形势是,整个日本军队兵力防线大量收缩,国军大都在其后追击跟上,因此南宁、柳州基本上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役。

  而到了桂林,一方面国军的兵力聚集起来,另一方面日本的部队也越来越多地聚集于此,因此双方在桂林爆发了一场不亚于桂林保卫战的惨烈战役。

  第三方面军攻克柳州后,部队下达光复桂林作战命令。因此除一部分军队留守柳州外,其余兵力兵分三路进发桂林——— 一路是从荔浦、阳朔打到桂林,一路是从永福、百寿进攻,外围还有一路军队绕道兴安、全州。主力部队94军从贵州边界到达龙胜,插入灵川直抵桂林城。

  桂林人常说“高,高不过侯山;长,长不过长蛇岭”。长蛇岭是控制湘桂铁路、公路命脉的要塞地带,因此部队决定在此与日军交战。

  战斗首先于1945年7月13日在丁界岭打响。至7月16日,363团已经向桂林快速推进,孤军深入,并于7月18日占领整个长蛇岭地区。

  长蛇岭扼湘赣铁路、桂全公路,是灵川通往义宁的咽喉要道。363团在长蛇岭旁边的小村庄吃过午饭后,连夜上了山上的盘古岭。

  第二天天刚亮,日军就把363团包围在山上。师部命令363团死守盘古岭105高地,而饶启尧团长命令一营死守105高地,人在高地在,誓与高地共存亡。

  此时,日军调动大批部队在岭下集结,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105高地的守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在守军阵地前丢下一批又一批尸体。

  在守军的顽强打击下,105高地前日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岭下大地是一片赤红。岭上盘古庙另一侧的一营三连,只剩下李文柱排长一个人在把守阵地,其余人员全部战死。

  日军多次攻打未得,就以其主力切断支援补给线,形成包围之势。在其最激烈的三天三夜战斗里,最多的一次,日寇增援部队组织的攻击曾一天内在飞机的轮番轰炸扫射掩护下连续发动十几次波浪式冲锋,但都被守军打退。那时守军看东西都是红色的,阵地前全叠着日军的尸体。

  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团长饶启尧下令集中团里所有的火炮,拉到战斗最前沿,让大炮降低角度,连续平射,炮弹直冲敌阵,敌尸纵横……

  从7月18日战斗开始,363团一营在盘古岭高地整整坚守了13个昼夜。在国军增援部队361、362团快速出击后,被包围在105高地的363团才在友团的配合下突破包围,全歼敌寇投入此次战役的主力部队,守住了通往桂林的咽喉要地。

  此战,363团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过半,其中一营官兵几乎全部战死,至战斗结束时全营只剩7人。鲜血把整个山体都染红了。

  7月28日,桂林光复后,灵川战事仍在进行中,且日军有增援之势。中国军队乘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彻夜赶扎竹筏,于8月1日拂晓西渡漓江,攻入灵川县城,昼夜激战。8月2日午,灵川光复。

  桂林,因此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第一座通过战斗收复的省会城市。

  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桂林市年鉴》记录:

  27日西北面我军本日晨进至苏桥……于本日(28)晨攻抵桂林南郊,即与攻抵西郊我军会攻桂林城。

  克复桂林之役,系由汤恩伯指挥,从7月初开始,以钳形攻势分由西北及西南地区向桂林推进,先后切断其南至梧州之水陆交通路与北入湘省衡阳之铁道,逐次击破其外围据点,完成包围,至27日下午8时入攻城垣,摧毁敌最后之抵抗,10时遂将桂林城完全攻占。是役计经21日之血战,据初步统计毙敌官兵达2600余人,俘敌23人,我伤亡官兵1300余人。

  光复桂林城的前线指挥官、国民革命军第94军121师363团团长饶启尧后追忆:“南都克复,这是反攻声中第一个名埠归回祖国的怀抱,桂林克复是7月28日,大家都知道,这次敌寇退出桂林,是94军于13日丁岭界攻略战开始起,他们是由北而将敌人战志战力摧毁于桂林外围各地,牺牲了许多官兵打进桂林的,他们不是捕捉敌人退溃空隙而走进桂林的。”

  城殇,光复后的桂林城一片废墟:战前,全城有房屋52500余间;战后,剩余471间,不足百分之一

  光复后的桂林是什么样的呢?

  1945年8月19日,桂林市举行庆祝抗日胜利大会,参加集会的一万多人中,老百姓仅有500多人。

1945年8月,桂东路(今解放东路)至桂西路(今解放西路)一带,外出逃难的市民开始陆续返城。

  战后,一名记者这样写到:(记者)在桂林光复后第二日随军入城,劫后桂林是一片废墟,余火未息,死人和死马的臭气洋溢在街头上,昔日的繁华一点不可辨识了,独秀峰上高悬着国旗,我们的兄弟正在清除街心上的瓦砾。顾瑞芝上校引导记者参观昔日车水马龙的乐群旅社,高楼大厦的旧址中剩下的是枯焦的梁椽和破碎的砖头瓦块,只有夹竹桃花还开着笑脸,像在欢迎我们。

  “桂林光复后,据驻美新闻处发表言论称:中国无任何一城较此次桂林所遭劫祸更甚者,桂林一度为广西之华丽城市,拥有五十万人口,兹已遭受严重之破坏,一如罗马之破坏迦太基者然,全城仅有之巍然独存建筑物均为曾经日军占做司令部,而在撤退中未能加以破坏,其余民房建筑,均为残垣断壁,留于城中者,仅为少数居民。据陈中将陈,此项居民均为贫民而无力他去者,日军以遗此城中居民永恒仇恨,此城之破坏实属残酷,且不必要……今日之桂林实已成为一死城,日军残暴之程度,甚于南京,可与考文特里(记者注:即今天英国城市考文垂)、鹿特丹相比。”桂林市档案馆编撰的《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记忆》一书里这样引述。

  从该书里的资料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抗战胜利后1945年的正阳门前,瓦砾遍地,被毁房屋上的木头横陈,房屋的墙壁坍塌,西门桥、中山北路,如今的解放东路的房子几乎都没有屋顶,只剩下残墙,整个城市几乎被全部摧毁。桂林市档案馆编研征集科科长莫菡栖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古南门、广西省立艺术馆、八路军办事处这些著名的建筑,都是战后重修或者修复的。”

  “当年的中正桥就是现在的解放桥,为了防止日军进入桂林城,被守军炸毁,只剩几个桥墩,上面架着几块木块。”桂林市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文丰义说。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唐凌教授在其《桂林抗战损失及调查研究工作的基本估计》的论文里这样写道:“财产损失方面,仅房屋一项就非常严重。据1944年桂林市政府统计,全市屋宇为52500余间,除数处僻静乡区不计外,(抗战后)所余屋宇不足百分之一,‘如此浩劫,诚属桂林有史以来所未有’。”那么按照这个数据算下来,也就是抗战后完好的房屋不足525间。(桂林市年鉴 民国三十八年版的《桂林市年鉴》载:剩余房屋471间)

  “我们走的时候,桂林一片火海。火是自己人烧的,当时将所有物资烧光,实行‘焦土抗战’”

  1938年9月27日,日本飞机轰炸南宁、柳州、桂林等地,这是日本侵略者首次将战火烧到桂林。此后,桂林这座后方城市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日军派往轰炸桂林的飞机编队,最多时一次达到90架!最密集的轰炸则是每天均有空袭。这座千年古城的许多珍贵古建筑和其他文物,如定粤寺、景风阁、范成大在伏波山的题刻等,在敌机的轰炸中荡然无存。

战后的桂林城墙上还可以看到抗战的宣传语。

  1944年,桂林城吃紧,市政当局下达了强迫疏散令,命令全体市民尽早疏散。至9月,桂林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为了不使日军使用桂林机场,陈纳德将军下令彻底破坏包括跑道及一切设施在内的桂林机场。

  1945年10月,上海国际书店《桂林血战实录》这样记录到:后来苏新民市长和记者谈桂林的劫运,他说:“桂林在去年七月初便开始疏散,到九月八号强迫疏散三天,至十二日居民便根本不能进城,人们任性把东西丢在城里,到四乡去躲避,九月十四日破坏机场,一连爆炸了好几天,接着东郊区的住宅也烧毁了,老百姓说:‘烧吧!敌人来了也不是我们的了!’”

  被媒体称为“一个了解桂林胜过了解自己的乡土名人”和“桂林通”姚古先生曾撰文这样写道,桂林的老城当从北伐时开始拆起,几乎绝大部分被毁于抗战时期的桂林保卫战。桂林保卫战之前的桂林基本上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风貌。抗战爆发后,桂林所有的楼亭台阁、庙宇祠堂基本被毁尽。

  翻阅2012年1月1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桂林市档案馆编撰的《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记忆》一书可以为姚先生的话找到相关佐证。

  1944年5月,日本侵略者为打通从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攻占长沙,直逼广西。桂林城防司令部接连发布疏散令,强令居民疏散。城防司令部以“扫除视野障碍”为目的,下令拆掉一些房屋,后以至纵火烧屋。大火连烧几天,许多房屋化为灰烬。

  据史料记载,1944年11月9日,日军对桂林城发起了总攻后,其位于北门的12门100毫米加农炮和16门150毫米加农炮向王城、象山一带急袭10分钟。次日,敌军12中队在中正桥(现解放桥)附近登陆成功,3个碉堡全部失手。日军进入盐街后,对东门展开了攻击,王城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巷子里的房子和宅院均被烧毁,成为了一片废墟。

  作家白先勇回忆湘桂大撤退时这样写道:1944年,日军进攻广西桂林,当地百姓大逃亡,史称湘桂大撤退。我们整个家族80多人……我们走的时候,桂林一片火海。火是自己人烧的,当时将所有物资烧光,实行“焦土抗战”。我们只带了一些基本东西离开。一路很慌乱。

  可以看得出,抗战中日军对桂林的轰炸,对桂林城市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最终纵火烧城的还是我们自己,这主要是因为当局奉行李宗仁的“焦土抗战”政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