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8月1日,《解放日报》用整版篇幅介绍了东江与琼崖抗日根据地。图为该版报纸的影印件。 陈立超 供图
1939年日军侵琼后,琼崖红军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后又改为抗日独立总队、纵队,从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7000多人。在和日伪顽等势力的不断战斗中,琼崖特委带领人民武装克服各种困难,不断从日军手中解放大片领土。至日军投降前夕,琼崖解放区占全琼土地的60%,解放区人口达100余万。
琼崖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1941年,琼崖特委、总队部领导机关转移到琼文根据地后,决定将第二支队调回琼文,集中一、二支队力量,进行抗日反顽斗争,巩固琼文抗日根据地,发展全琼的抗战形势。由于一、二支队集中在琼文抗日根据地,全琼其他地区抗日武装力量比较薄弱,为了推动全琼各地抗日形势的发展,特委先后组建了第三支队和第四支队,开辟琼东南和琼西的抗日根据地。
由原琼崖独立总队第四大队和两个儋县地方游击中队合编为第三支队。第三支队从1941年夏天开始,绕道经昌江、感恩、乐东、崖县、陵水、保亭往万宁,先后在崖县的高峰,陵水、保亭边界的响水和保亭县八村等地同日顽作战多次,冲破日顽的重重阻拦,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保亭七弓乡,在总队参谋长李振亚派来部队的接应之下,于1942年初到达万宁县六连岭抗日根据地。
第二支队从琼西转移后,琼西的澄迈、临高、儋县等地区抗日形势发展困难。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恢复向琼西发展的战略布局。1942年2月,特委决定以澄迈为中心,依靠澄迈、临高、儋县党政领导的地方部队为基础,并发动群众参军扩充组成第四支队。1942年6月,第四支队正式成立,支队部驻在澄迈县。《琼崖纵队史》记载“第四支队从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一九四三年三月,组建后的一年时间内,多次执行作战任务,给予敌人打击,消耗了敌人的军事力量,有力地发展了琼西地区的抗战形势,巩固和发展了西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使琼西地区的抗日力量适应全琼抗日战争的平衡发展,为实现向西发展的战略意图和后来创建五指山区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委在内洞山的艰苦斗争
内洞山位于定安县东南部,与母瑞山山脉相连,遥相呼应。这里群峰连亘,开展游击战争有迂回之余地。抗日战争时期,定安县委在内洞山周围建立起远东乡、崇义乡抗日民主政权及岭口乡党总支、大路镇党总支等。1942年冬,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队长庄田奉特委之命,率领总队部警卫连挺进内洞山。为了开辟内洞山抗日根据地,1943年4月初,琼崖特委副书记林李明带领特委机关、新闻电台和《抗日新闻》社从琼(山)文(昌)地区迁进内洞山,特委机关驻在五丈岭。5月,以活动在定安县的挺进大队为基础,琼崖特委调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和琼山县基干队组成第五支队。
日军侦探到了中共琼崖特委建立内洞山抗日根据地的动向,于是加强对内洞山的围困,他们在内洞山周围建了十几座炮楼,利用炮楼对根据地进行监控。同时,日军对内洞山地区的“扫荡”十分频繁,经常向特委和支队部驻地五丈岭炮击,派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内洞山时常笼罩在滚滚的炮火硝烟之中。第五支队还面临缺粮、患病、受伤、缺药等困难,不少战士因伤病(痢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牺牲。在这种情况下,支队战士和特委机关人员化整为零,以小组为单位疏散,展开游击战,碰到有利战机再集中兵力行动。
为支持琼崖特委和第五支队的抗日斗争,在艰苦的环境中,定安县的人民群众纷纷挺身而出,为抗日斗争提供各种掩护和支援。1943年秋天,第五支队第一大队奉命到万宁配合第三支队进行反“蚕食”斗争,第三大队继续留在内洞山坚持游击战。鉴于环境日趋恶劣,特委放弃在内洞山建立抗日中心根据地的打算,取消第五支队建制,在万宁的第一大队编入第三支队建制。虽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琼崖特委工作重心调整,建立内洞山抗日根据地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但广大共产党员经受住了日军“蚕食”“扫荡”的严酷考验,为迎接抗战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坚持内线,挺出外线”
1943年1月,鉴于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为了保存与发展自己,琼崖特委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于1月7日发出反“蚕食”斗争的再三指示,在军事斗争上,决定实行“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策略。除留下一小部分兵力坚持在内线斗争,牵制住日伪军外,各支队主力挺出外线,攻击敌人防守薄弱的地区,伺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第一支队主力向琼山县西和澄迈挺进,与第四支队配合,巩固与扩大琼西抗日根据地;第二支队主力向琼东、定安县挺进,同原在定安县活动的挺进队及原在乐万地区的第三支队汇合,开展斗争,扩大琼东南抗日根据地。特委领导机关转移到文昌县的昌洒,总队部和政府机关转移到琼山县演丰,待机行动。
1943年秋天,日军调集兵力对琼西地区进行“蚕食”“扫荡”。第四支队决定由第三大队坚持内线斗争,军民配合,分散游击,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摧毁敌伪政权,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抗日民主政权。第一大队和猛进大队挺出外线,第一大队到儋县四里的大星、大成、南辰、雅星等乡,猛进大队挺进东成、南宝等乡,寻机打击敌人,开辟新区。第二大队挺进南丰、纱帽岭开展斗争,建立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那大镇的日军。与此同时,第三支队除留下第一大队坚持内线斗争外,二、三大队挺出外线,开辟新区。第二大队在二区茂山、长礼地区开展斗争,相机地向陵水县第三区发展;第三大队向保亭、崖县挺进,开辟新区,团结黎族苗族人民,开展抗日反顽斗争。
至1944年秋,经过“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连续斗争,粉碎了日军的“蚕食”“扫荡”,抗日根据地取得进一步发展。第一支队接管第二支队的全部防区,活动于琼山、文昌、澄迈等县,下辖2个大队1000多人;第二支队部向昌感地区转移,开展西南地区的斗争,向白沙县发展,下辖3个大队800多人;第三支队仍活动于乐会、万宁,并向陵水、保亭和崖县发展,下辖3个大队1000人;第四支队仍活动于儋县、临高,并向白沙县发展下辖3个大队1000多人。这一切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开辟白沙抗日根据地
1944年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特委明确独立纵队中心任务就是以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为中心,发展全琼的抗日斗争。此后,第四支队在儋白地区,以主要兵力巩固白沙阜龙地区,逐步向白沙腹地发展,同时分兵儋县展开反顽斗争,策应建立白沙抗日根据地。第二支队在昌感崖乐边界地区开展斗争,逐步向白沙发展,支援第四支队在白沙的斗争。第一支队主要巩固琼(山)、澄(迈)、临(高)根据地,同时少数部队在琼文根据地坚持斗争。第三支队从万宁向陵保崖地区推进,支援白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45年1月,琼崖特委、独立纵队和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从澄迈的六芹山迁到白沙县的阜龙乡文头山。调一支队、二支队和四支队各一个重点大队,进入阜龙地区,为进军白沙腹地做准备。7月初,特委决定将挺进白沙的3个重点大队组建成挺进支队,由副司令李振亚兼任支队长。挺进支队成立后即向白沙腹地进军。他们在合口歼击顽军守备二团教导队;尔后,兵分三路向白水港、罗任、南挽挺进,击溃了顽军守备二团,直捣红毛、毛阳、毛栈、毛贵,白沙县地方顽固派政权大部垮台。
除挺进支队外,第一支队解放了琼山、文昌、澄迈三县一半以上的土地,并且能够进入海口市郊开展活动。第二支队在昌感地区解放了大片土地。第三支队向陵水、保亭、崖县挺进,解放了三个县三分之二的土地。第四支队在临高、儋县积极打击日伪军,扩大解放区。全琼红色版图空前扩大。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