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海南抗战 > 内容正文

档案里的琼崖抗战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丨王才丰   2025-10-13 14:51:19

  几张泛黄的纸页,书写着当年的抗战经历;4封家书,诉说着归乡报国的无悔选择;一首崖州民歌,承载着不屈的抗战精神……

  档案里的琼崖抗战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丨王才丰

日本刊物中日军登陆海南岛的画面。陈明燕 翻拍

  日军铁蹄下的空前浩劫

  在文昌县(今文昌市)政府和海口中山纪念堂的门楼上,日军士兵高举刺刀叫嚣;在海南的街巷、村庄里,日军挥舞刺刀巡逻……这些以“胜利者”视角拍摄的图片,刊载在日本侵略者出版的刊物《历史写真——南进日本的雄姿》里。

《支那事变画报》。陈明燕 摄

  2023年10月,喜欢收藏的海口市政协常委、民盟海口市法律专门工作委员会主任蔡铁在旧货市场发现了《历史写真——南进日本的雄姿》《支那事变画报》《支那战线写真》等一批刊物。当翻到记录日军侵略海南的页面时,蔡铁心头一震:这就是日军侵占海南岛的铁证!他当即决定买下《历史写真——南进日本的雄姿》等4本刊物。

  “这些史料记载的是抗战时期琼崖人民的血泪史。虽然每本要花上千元,但为了抢救历史,再贵都值得!”蔡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买到之后,我当年就把这些刊物无偿捐赠给了海口市档案馆,希望它们能在档案馆的专业环境中得到妥善保存,也希望它们被更多人看到、被专家深入研究,真正发挥出史料的价值。这比放在我手里更有意义。”

  这几本刊物上,除了日军登陆海南岛及行军的画面,还有日军士兵爬椰子树,或在街头微笑着与小朋友互动的画面。其实,这些都是对残暴冷酷的侵略者的粉饰美化。

  时间回到86年前,当日军的铁蹄踏上海南岛,琼崖大地迎来一场空前浩劫。1939年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作出了侵占琼崖的决定,并制定了陆海空协同行动的周密作战计划。1939年2月10日凌晨,猛烈的炮火撕裂了海南岛的宁静。日军从海口西北角琼山县天尾港约2公里长的海岸强行登陆。

  国民党守军难以抵挡日军的狂轰滥炸,很快弃城撤到了定安山区。当日上午,海口、府城沦陷。日军迅速扩大侵略范围,短短3个月内便占领全岛主要城镇和港口,百姓陷入长达6年多的深重苦难。

  日军的侵略行径涵盖军事压制、资源掠夺、文化奴役、血腥屠杀等。日军在海南岛沿海地带和内陆山区建立360多个军事据点,发放“良民证”,建立保甲制,组织起严密的殖民统治网络。据统计,侵琼期间,日军在海南岛制造的惨案、血案多达213桩,“万人坑”“千人墓”等多达18处,被夷为废墟的“无人村”达470多个。

侵琼日军用过的医疗器械。资料图

  海南的矿产资源被日军掠夺式开发,从1939年到1945年,日军共开采铁矿砂338万吨(其中运往日本282万吨),掠走水晶矿石93.3吨、锡矿砂数千吨。日军还强征20余万劳工从事采矿、采伐、筑路等劳役,劳工伤亡率高达60%。

琼崖抗日军民在破袭战中缴获的日军水壶。

  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琼崖抗战中,有一支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英雄队伍,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后改称琼崖纵队)。

图片

陈武英关于“奇袭桥园”的手稿。王才丰 摄

  近日,记者在海南省档案局(馆)珍藏的原琼崖纵队第五总队总队长陈武英的档案中,看到了一份陈武英关于琼崖抗战的回忆手稿——《奇袭桥园》: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蚕食”我六连岭抗日根据地,从中原墟至万城,从九曲江至阳江,沿途建立了几个据点,对六连岭根据地形成了半个包围圈。特别是桥园据点,对我威胁更大,它是安在山口的一颗钉子……而我军当时又没有攻坚武器,要拔除这样的据点,只能智取,强攻是不可能的……

  如何智取?《中国共产党万宁历史》(第一卷)对奇袭桥园战斗作了介绍,大致情况为:在时任(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政委陈武英的指挥下,第二大队队长冯正带领12名战士乔装成“顺民”给乐会桥园日军据点送柴火,并突然发起袭击,歼灭日、伪军1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掷弹筒1个、步枪10多支、子弹1000多发。不幸的是,冯正在战斗中牺牲。

  “这次战斗,在乐万地区震动很大。我军敢于在大白天奇袭坚固的桥园据点,使日军吓破了胆,他们白天黑夜都龟缩在据点里,再也不敢轻易下村为害百姓了。周围各村庄群众,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人人扬眉吐气……”陈武英在手稿里写道。参加奇袭桥园战斗的战士们,果断而智慧地打击据点日军,在琼崖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1938年12月,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在海口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即琼崖抗日独立队),由冯白驹任独立队队长,下辖3个中队,成为琼崖抗日先锋。

  约两个月后,日军侵琼,这支队伍在潭口渡口英勇阻击东进日军,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赖永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场战斗不仅提升了独立队的威望,也点燃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百姓对琼崖抗日独立队从最初的信任到主动拥护、积极参与,其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琼崖抗日独立队不断壮大,几经扩编,最终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1939年3月,琼崖抗日独立队正式扩编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兵力从最初的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队伍先后建立了多个根据地,取得了罗牛桥伏击战、罗板铺歼灭战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

  1944年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这支队伍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

  南洋归侨的赤子之心

  琼崖抗战爆发后,热切关注家乡的琼侨纷纷将爱国爱乡热情汇集成实际行动,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救济受难同胞,组建各种抗日团体冲破重重封锁回到家乡海南。

图片

符克的家书。王才丰 翻拍

  “我之自动参加救国工作,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为的是尽自己之天职与能力,贡献于民族解放之事业而已。我相信你们是了解的,国家亡了,我们就要做人家的奴隶了!”近日,记者在省档案局(馆)看到了爱国华侨符克的4封家书,这是他在写给父亲和兄长的家书中说的一段肺腑之言。当时,他已下定决心,要和同乡分批从海外偷渡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1940年6月,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总团在海南琼山县树德乡(今海口市琼山区树德村一带)成立,25岁的符克任团长。与他一同挑起重担的,还有副团长陈琴、梁文墀及特支书记符思之。

  总团由琼崖华侨联合总会派遣,相关费用由该会支付。其四大任务是:慰问前线抗日将士;组织群众,宣传抗战;开展战地救护,救济难民;参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在写给父亲和兄长的家书中,符克笔间流淌着乐观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我近来身体都比以前健康,故乡物质生活虽然是艰苦一点,但精神总是愉快的,并未感到任何痛苦的地方。至于工作虽然是在危险的环境中去进行,似随时有生命之虞,但我能时时谨慎小心……假使遇有不幸,也算是我所负的历史使命完结了,是我的人生的最大休息了。”

  1940年8月的一天,为商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相关事宜,符克与国民党琼山县参议员、琼山县三区区长韦义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前往国民党琼崖当局所在地——定安县翰林墟,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这位曾在家书中写下期待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全家共享天伦之乐的爱国青年,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符克牺牲时,女儿符曼芳尚是五六岁的小孩。符克的信件、纪念册等遗物最初由符克胞弟符家寰收存。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符家寰将这些遗物全部交给了符曼芳。

  2021年12月29日,符曼芳代表家人将符克的信件、纪念册等捐赠至海南省档案局(馆)。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香港切断了总团与琼崖华侨联合总会的联络线,这支由南洋归侨组成的抗日队伍不得不转变工作方式,团成员在琼崖党政军相关岗位上继续参加抗日斗争。

  商户、民众的不屈气节

  日军侵略海南岛期间,岛上战火纷飞,民众生活朝不保夕,往日热闹繁华的海口骑楼街区也变得一片死寂。日军在当时海口最高建筑“五层楼”上升“太阳旗”,楼顶架设机关枪和警报器,戒备森严。日军三五成群在街道上游荡,经常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民众。

吴玉琴和家人拍摄于1942年的照片。蔡葩供图

  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大学研究员蔡葩长期做口述历史研究,收藏着一张拍摄于1942年的海口骑楼富商吴玉琴的全家福照片。“日军侵占海南岛后,胁迫海口的大商户加入具有汉奸性质的‘地方维持会’,中山路上著名老商号梁安记的主事人吴玉琴宁可破产也不答应。她勇敢的行动和胆魄激励了许多同行,当时海口的许多大家族都表现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蔡葩说。

抗日主题崖州民歌手抄本。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年逾九旬的三亚文史专家蔡明康,是蔡葩的父亲,他曾长期奔走于琼南乡间,搜集各类老物件,守护琼崖抗战记忆。在蔡明康的1000多件藏品中,就有多本抗战歌曲手抄本。

  据蔡明康介绍,琼崖抗战初期的崖县(今三亚市一带),涌现出许多抗日主题的文艺作品,其中抗日主题的崖州民歌蔚为大观,仅在1986年3月,他就在民间搜集到了125首。“从这些民歌可以看出,劳动人民把自己的生命、信念和生活都交付给党的红军和民主政府。”他在《火热的崖县抗日文艺》一文中介绍了多首广为传唱的抗日歌谣。“顽固鬼子的大炮,轰毁了我们的家……啼哭有什么益处,去参加人民军,杀死了强盗鬼子才是难女的光荣。”这首崖州民歌《难女曲》,通常用海南方言演唱,当年广受民众欢迎。“《难女曲》1940年在民间很快传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只是难女的控诉,也是保卫家乡的誓言。”蔡明康颇有感触地说。

  2025年1月,蔡明康参与整理编辑的新书《琼崖战时歌谣》发布。该书共收录歌谣词141首、谱12支,海南口语特色明显,是一份珍贵的文献史料。

  除了抗战歌曲手抄本,蔡明康还搜集了日军侵琼时使用的医疗手术器械、慰安妇肥皂盒、日本军刀等。他说,收藏这些老物件,是为了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作为中国人,这是我应尽的历史责任,我也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牢记国耻,奋发图强”。

  透过这些档案资料,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的历史印记,而每一个具象的历史印记背后,都是琼崖儿女用脊梁撑起的民族尊严。

  (本文参考《中国共产党万宁历史》《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研究史料》《琼崖纵队史》《琼侨抗日英杰——符克烈士专辑》等资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