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对海南岛的侵占和掠夺以及所犯下的累累罪行,曾给海南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灾难和痛苦。然而,在前一段时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实地采访中,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一些日军侵琼铁证和抗战遗址,正在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和损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再也难以寻觅到它们。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保存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海口晚报网9月12日讯:
忧心一 无碑记的日军侵琼遗址
海口市西秀镇新海村(原天尾村)边的海湾,是66年前日军侵琼的第一个登陆点——天尾港。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从天尾港约2公里长的海岸登陆,随即兵分两路进占,右翼队于当日约11时攻占府城,左翼于12时许攻占海口。左翼于12时许攻占海口。
然而,这里现在甚至没有一块碑记,以用来标记这里就是曾经的日寇登陆点并记述当时的有关情况。8月的一天,望着这片寂静的小海湾和沙滩上在用爪耙翻晒着一些小鱼虾的几名村妇,如果没有村里老人们的介绍,我们实在难以将它与“日寇登陆点”相联系起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潮水的冲刷,早已改变了这里原先的地貌。村里的老人说,村里一些原来靠近海边的房屋都早被海水淹掉了。小海湾的南边,是粤海铁路修筑的防波堤,离岸边不远的海面上则是燃气公司巨大的专用管道。村里曾见证过日寇入侵的老人们,如今已大都老迈,他们不无忧虑地说,也许在不远的将来,那场惨痛的历史就会为后代所遗忘了。
入侵后,日军在这里修建了据点和炮楼,还设卡检查进出港的渔船,强行要求出海渔民每次上缴10斤大鱼。1941年,日军放火烧了全村所有的房屋,一共300余间草房和2间瓦房被烧光。而如今,据点和炮楼都已不存在了。
同样,我军民英勇抗战并取得胜捷的一些抗日战场,例如罗牛桥伏击战、罗板铺伏击战、美德村战斗、攻克那大镇、竹崀桥伏击战等战场,目前也都没有任何碑记。
忧心二 残破不堪的南渡江铁桥
悠悠的南渡江水无声地流淌着,江面上那座已废弃多年的残存铁桥,已是锈迹斑驳,大部分的钢铁桥体已锈腐不堪。在江的东岸,几座水泥桥墩已东倒西歪地塌入水中,桥头破旧的日寇哨岗,长满了杂草。这座日军当年为了进一步侵略海南和掠夺资源而修建的南渡江铁桥,如今正在慢慢地损毁,而没有任何部门对它采取保护措施。
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介绍说,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时,南渡江上还没有桥梁。为进一步侵占和掠夺海南岛,1940年3月,经当时的日本政府批准,由日本海军特务部、经济局土木课和日本清水组土木工程公司共同着手进行南渡江铁桥的规划设计。同年6月,铁桥正式施工建造,1942年建成通车。南渡江铁桥建成后,由一小队日军守卫。守桥的日本鬼子无恶不作,经常窜到附近村庄杀人放火、强奸妇女。通过桥下的无辜民船,更是时常遭到日寇的任意抢掠和无端开枪射杀。横锁在南渡江上的这座铁桥,成为了过往船只的“鬼门关”。
1984年,由海南自己建造的南渡江大桥落成通车,已成为危桥的铁桥从此停止使用和被封闭,作为纪念物而保存下来。而如今,南渡江铁桥作为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掠夺海南岛的铁证和中国军民战胜日本鬼子的战利品,已经残破不堪。居住在附近的群众说,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说不定它哪天就全部倒塌到江里去了。
忧心三 无处寻觅的抗日民主政权旧址
随着琼崖抗日斗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建立,琼崖特委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加快了政权建设的步伐。从1940年3月起,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改变了琼崖抗战“有党有军队,但缺政权”的局面,琼崖抗日斗争由此进入新的阶段。
据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介绍,1941年11月10日,全琼性的抗日民主政权———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当时的琼山县树德乡下昌村举行成立大会。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根据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方针和“应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保护抗日的人民,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改良工农的生活和镇压汉奸、反动派为基本出发点”的原则,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抗日救国的政策法令,如施政纲领、组织纲领、暂行土地条例、选举条例、危害抗战紧急治罪法等,维护了琼崖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各界民众的抗日热情和积极性。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我党我军在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同时,自力更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和经济建设,为海南孤岛抗战提供了坚实保障,抗日根据地也得到了很好地巩固和发展。
今年8月,记者一行前往琼山树德寻访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时,却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情况:竟然无人知道这一遗址的所在。期间,记者寻访了许多仍居住在当地的琼纵老战士,以及当地政府同志和一些普通群众,但都没有人知道有这个遗址。在省委党史研究室同志的帮助下,记者只找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几间破旧瓦房就是当时的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忧心四 成临时仓库的日寇指挥塔
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镇的日军军用机场旧址,是目前我省遗留下来作为日军铁蹄蹂躏过海南岛的铁证之一。
1940年4月,日军控制海南岛后,为了把海南建设成为向华南战场和西南战场进行空袭的航空基地及向南入侵东南亚各国的战略基地,决定在黄流设立南进军用机场,番号为航空13基地。建成后的整个黄流机场占地5平方公里,机场内和机场附近设有指挥塔楼、炮台、哨所、暗堡、兵营以及慰安所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的战斗机多次从机场起飞,轰炸广西的中国军队和战略运输线,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灾难和损失。
如今,6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机场成了遗址,仅残留下一些破旧的炮楼、碉堡等建筑物。放目远眺,机场的大部分地方都被还原成了稻田,剩下的200多亩水泥跑道中间被附近的村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而宽阔的车道,车道两边的水泥地板,被村民们用作了晒谷场。散落分布在稻田间的机场残留建筑物还有一座3层的指挥塔楼、两座2层的炮楼和数十个或明或暗的水泥碉堡。这些建筑物的外观还保持着基本上的完整,只是一些地方水泥墙面已脱落,露出了内里的青砖,墙面上已布满了斑驳的苔迹,杂草从水泥裂缝中顽强地冒出,努力做着为这些建筑物增添绿意和破坏结构的工作。记者看到,指挥塔楼的一楼已被附近的农民当作临时仓库,农具和干草散乱地堆放在这里,而二楼和三楼则被当作了临时厕所,炮楼和碉堡也难逃被当作厕所和垃圾场的命运。
乐东黄流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镇里从来没放弃过对这个遗址的保护工作。前几年,有一位个体老板曾私自雇人在指挥塔楼的左翼动工,打算将那里改建为正式的仓库,镇委镇政府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派人制止了。但是,由于这些建筑物并没有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因此也就没有保护和修复的经费。同时,也没有什么依据去禁止附近的农民将建筑物当做厕所和垃圾场的行为,所以只能无奈地看着这些做为日军侵琼实实在在的物证的建筑物慢慢地破败。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审处处长赖永生认为,日军侵琼遗址和抗战旧址具有十分重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这些历史遗址不可再生,消失一个就少一个历史见证。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日本右翼势力至今对侵略历史和战争罪行仍然不反省、不道歉,日本政要依然在参拜靖国神社。因此,保存和维护好这些历史遗迹,就是为了让世人了解事实真相,警示后人。要想对遗址进行保护,目前只有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将其列入文物范围这一方法,但由于要列入文物范围需要一定的年限,而有些遗址还达不到这一标准,因此,遗址保护工作难之又难。但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