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香港抗战 > 内容正文

强迫归乡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院   2022-07-31 10:21:52

  香港资源匮乏,白米和其他日常必需品及物资都依赖进口。战争影响了交通运输,日军进城后又陆续调走香港的储粮作军事用途,香港的粮食供应顿时出现问题。日军占领香港后不久,即宣布实施归乡政策,目标是将约160万人口减少至50万左右,以减轻粮食和其他物资的消耗。

  归乡政策实施初期,日占政府以劝谕和利诱的方式促使居民离开香港。自1942年中开始,归乡政策已经渐渐失效,日占政府于是采取强硬措施,派出宪兵在街上肆意拘捕平民,然后送出境外听任生死。1943年底,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事中节节失利,香港的粮食供应愈加紧绌,人口的压力也就愈大。日占政府于是进一步规定继续留居本地的居民向当局申请居民证,无业者一律递解出境。乞丐、流浪汉、无业者都在递解之列;随意在街上逮捕居民的做法仍时有发生。

  归乡政策的原意是疏散无以为生的市民,以舒缓粮食不足的压力,但执行起来却变成任意拘捕并强行押解出境的暴行。不少居民于归乡途中遭逢家人离散、饥饿、疾病、被盗贼洗劫一空等厄运,很多最终难逃一死。发展到后来,有些居民更被遗弃于荒岛或海上等死。日军也有在途中将老弱病残的居民斩杀,或者推入海中淹死。归乡之路变成了死亡之路。

  日占政府暴力执行归乡政策,加上生活环境日趋恶劣,香港人口持续剧减,到了1945年8月,大概只剩下约60万人。

  归乡政策原意如何?为什么会成为严重残害香港居民的暴政?

  答案见下。

  ▲日军占领香港后不久,为减少香港人口,随即实施归乡政策,并设立归乡指导事务所。图为位于加士居道的归乡指导事务所九龙支所。

  ▲日占政府实行归乡政策之初,曾采取劝谕和利诱等方式,例如向自愿归乡者派发食米,促使居民离开香港。图为归乡者领米处。

▲在归乡政策推动下,不少人返回内地。图为在码头等候归乡的香港市民。

▲日占初期,由香港上环码头坐船回乡的居民。

▲日占初期,一群循路回乡的居民,途中经过一个日军哨岗。

▲日占政府发出的离港证明书。

▲日占时期香港华侨日报社的工作人员身份证明书。最初职业是居港的重要保证,无业者会遭递解出境。

▲从蒲台岛看一水之隔的螺洲。1944年中,日军曾将数百名香港居民遗弃于这个荒岛。(刘蜀永摄)

  由于归乡政策未能短期内大幅减少香港人口,日占政府遂强硬应对,包括将香港居民遗弃在荒岛自生自灭,螺洲惨剧为其中之一。1944年中,日军将约400人载到荒芜的螺洲遗弃。其后螺洲对岸鹤咀村居民经常听见从螺洲传来惨叫声,登岛时发现岛上到处骸骨,死者多为饿死或游水逃生时溺毙,岛上亦曾有人吃人情况。

mainsite_psd_rizhan05_9

  ▲83岁的蒲台岛居民周伙娣(左二)曾目睹日军将难民遗弃在螺洲。同村76岁的梁金胜(左一)和75岁的刘少明(右二)亦曾听父辈谈过此事,并且在螺洲见过很多人骨残骸。图为2015年3月8日,三人向来访者讲述当年情景。(刘蜀永摄)

  除了螺洲事件,日占时期因强迫离港而造成的惨剧十分多,现另举两例如下:

  1942年5月19日,日军押送约1万人至西环,登上19艘船,众人上船后即被推入舱底,封闭舱门。此19艘船由另一船拖带,开行不久即遇台风,日宪兵队遂斩缆任由这些船自行漂流,其中14艘沉没、1艘严重损坏,约3千人丧生。其后获救的生还者大部份因饿极而不能行走,当中多人在沙滩上死去。

  1944年12月,约400人从北角难民营被驱赶到北角海边,登上一艘船,全部锁在舱内24小时。该船抵达惠州市平海镇后,所有难民在舱面由日军挑选身体强健者释放,剩下约70名身体残弱及病患者遭逐一斩杀并推入海中。

mainsite_psd_rizhan05_10

  日占政府暴力执行归乡政策,加上战时被杀、病死、饿死者甚多,香港人口由战前约160万,大幅减少至日占结束前约60万。

  归乡政策原意如何?为什么会成为严重残害香港居民的暴政?

  归乡政策的原意是疏散无以为生的市民,以舒缓粮食不足的压力,但实行起来却变成了残害香港居民的暴政。究其根由,全因日占政府视香港占领地居民的生命如无物。日占政府纯粹从自身管治利益出发,力求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人口,不惜以极其残酷的方式去达到政策目的,为香港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