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四川抗战 > 内容正文

周明生:抗战史上的建设“神话”
来源: 成都日报    2018-11-26 09:29:30

  主持人语

  1945年,抗战第八个年头,为了尽快迫使日本投降,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投原子弹的战机,正是有着“超级空中堡垒”之称的B-29轰炸机。鲜为人知的是,位于成都市南郊的新津机场,正是B-29轰炸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前方基地之一。新津机场所承载的历史,除了轰炸日本本土的赫赫战功,还有20余万四川劳工付出的辛勤与汗水。

  本期嘉宾

  周明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正式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机场》、长篇纪实文学《马塔角行动——二战中的新津机场纪实》,长篇报告文学《沉浮东方》、长篇小说《大梦沙河》(分获成都市第八、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CCTV10“探索·发现”栏目制播的3集纪录片《起飞,超级空中堡垒》三名撰稿之一。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纪录片《秘密大轰炸》编导之一。

  采访手记

  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四川虽处大后方,在功劳册上的位置却绝对位居前列。据统计,八年中,四川先后有350多万人出川抗战,约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有64万余川军官兵长眠于抗战前线。此外,四川民众在财税、捐输上,达4400亿元(法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供给的粮食,也达8千万石以上,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可以说,没有四川人民的全力支持,就没有抗战的最终胜利。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在抗战中不仅成为战略物资的供应中心,同时也是对日战略攻击的基地。在抗战后期,盟军加大配合中国空军作战的力度,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以及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了大量的军用机场,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新津机场作为B-29轰炸机的重要前方基地,曾一度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军用机场。这里从1944年初开始扩建,20余万衣衫褴褛忍饥挨饿的四川劳工汇聚于此,在技术装备极为落后的条件下,硬是凭借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完成扩建,创下了抗战史中的建设“神话”。正是在这里起飞的B-29战机,第一次完成了从中国远程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士气。

  对抗战中的新津机场,周明生在其纪实文学《马塔角行动——二战中的新津机场纪实》中有着详细的描写:四川劳工们干劲十足的工作场面、美国飞行员勇敢坚强的战斗经历、中美军民融洽和谐的生活场景……一幅幅抗战时期发生在新津机场的真实场景,伴随着文字与影像资料,鲜活重现,让人的思绪不禁飘到70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采访周明生的路上,我经过了新津机场。这里时至今日依然还在使用,不过它已褪去了军用机场的外衣,成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为新中国培养着一位又一位民航工作者。新津机场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它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对话

  成都,“超级空中堡垒”从这里起飞

  新津机场:空袭日本的前沿基地

  记者(以下简称记):抗战时期,成都作为对日空袭的基地,曾修建和扩建了多个军用机场。

  周明生(以下简称周):1943年底,美国研制出了一种划时代的新机型——B-29重型轰炸机,它被称为“超级空中堡垒”,飞行性能是当时其他轰炸机望尘莫及的,可以连续飞行16个小时,最远航程达4000英里,而从美国位于印度的基地到日本本土为2600英里,B-29的出现,为远程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可能性。B-29出现后,“马塔角行动”应运而生,这是根据罗斯福总统“要在中国开展一次针对日军的轰炸战役”的承诺而制定的。B-29从印度起飞后,虽可到达日本本土,却没有足够燃料返航,必须在川西平原建立前方基地,B-29在那里加油装弹,才能对日本本土实施远程战略轰炸。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军选中了成都周边的新津、彭山、邛崃等3个现有的军用机场进行扩建,并决定在广汉新修一个机场,供B-29轰炸机起降。同时,还确定了凤凰山、温江、双流的护航战斗机机场的扩建工程。

  记:新津机场曾经历过多次扩建?

  周:新津机场位于县城东面皂里江(金马河)东岸坝上的五津镇。1929年夏,四川军阀刘文辉决意组建一支空军部队。他看中了防区内五水汇流处以北的这片坝上特殊地貌,于是征地1000亩,加上原清巡防军营房,工程费时4个月,在这里草草建成机场。后来刘文辉败走雅安,新津机场逐渐荒废。

  新津机场第一次扩建是1939年,当时被指定为中国空军的基地之一。这次扩建征集了成都周边16个县的10多万民工,历时10个月,征用民田3292亩,修了跑道,建了机棚。

  第二次扩建是1944年1月,为了起降B-29轰炸机,需修建主跑道、副跑道、油库、弹药库等设施。此次扩建征集了成都周边20多个县20余万民工,历时5个月,将机场扩建为占地5651亩的超大型军用机场,它也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军用机场。

  20万四川劳工徒手筑机场

  记:20余万四川劳工在极端落后的条件下用双手硬生生地让新津机场平地而起。

  周:是的,我采访当年参与修建新津机场的老人时,他们给我描述的场景绝对是今天难以想象的。机场所在的坝上,是金马河和杨柳河相夹的一片狭长地带,最宽处不足4000米,居民不过两三万,猛然涌入20来万人,其拥挤、喧嚣、热闹,简直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今天遇上逢年过节,春熙路上挤个万把人,我们都觉得人山人海,这在当年修建新津机场的人看来简直不算个事儿。

  修建机场是个很麻烦的过程,5651亩,统统都要经过7道工序,才能基本算成型。主跑道和两条供飞机滑行的副跑道,则还有第8道工序——打上1米厚的混凝土。现代修机场,都有专业的机械作为辅助,而在当时基本上是以人力和双手完成。其中5道工序都需要压路机反复碾压,使其平整。如此频繁使用的压路机械,却只能用水泥石磙替代,靠人力牵引来驱动。石磙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大者重约15吨,一人多高,需80人才能拉动;小者重约8吨,约1.5米高,50人方可拉动。设想一下,数千民工一齐躬身发力,数十个大石磙在不同地段同时隆隆滚动,“嗨哟!嗨哟!”民工们爆发出的号子声惊天动地,脚下的大地也似乎为之抖动,这情景何等雄浑壮丽,这是大后方的四川民众抗战热情的集中迸发啊!

  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在战后写道:“驼峰运输机没有吨位装运开路机、压路机或轻便的降落用板钢席。我们在华的100多个机场,都是千千万万的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汗血,辛苦地徒手筑成的。”有一次,陈纳德驾机飞往成都,从空中鸟瞰数万中国人蚂蚁般地在机场上忙碌,这壮观的景象让他多年后仍激动不已:“外表看来很混乱,骨子里却有着计划,那便是中国人建设工作的典型。埃及建造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大抵也像那样子吧?”

  新津机场的赫赫战功

  记:陈纳德的“飞虎队”当年驻扎在新津机场?

  周:这个说法我不赞同。很多人以为“飞虎队”(第14航空队)当年驻扎在新津,但实际上驻扎的是美国第20航空队,其首任司令是肯尼斯·乌尔夫准将。1944年4月,美国成立了第20航空队的前身——第20轰炸机指挥部,这是一支秘密组建的战略部队,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轰炸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早日投降。为避免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及陈纳德把B-29轰炸机用于自己辖区的作战,该航空队直接受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调遣。

  美军第20轰炸机指挥部下辖驻扎在华西空军基地的第58轰炸机联队和驻扎在印度的第73轰炸机联队。第58轰炸机联队下属4个轰炸大队:驻新津的第40大队,驻广汉的第444大队、驻邛崃的第462大队、驻彭山的468大队。

  当年一直为B-29加油装弹的上士班长薛树铮老人(驻新津机场中国空军第11总站机械士)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新津机场从没有驻过飞虎队,他们驻在双流,有时最多有五六架战斗机从新津路过!”

  记:新津机场在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驻扎在新津的第40轰炸大队战功卓著,自1944年4月起就飞越驼峰,空运补给中国基地的战略物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是,从新津机场起飞的B-29轰炸机参与了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这也是从中国起飞的战机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

  日本九州八幡制铁所是日本钢铁工业的最重要的头号空袭目标,华盛顿决定在1944年6月15日夜炸平它。第20航空队司令乌尔夫准将于1944年6月13日亲率第58联队的92架B-29飞机离开印度,飞往中国,由于引擎事故,仅有79架顺利到达中国成都基地。15日下午,75架B-29从新津、彭山、邛崃、广汉4个机场起飞飞往八幡市,当晚11∶38陆续抵达目标上空,与日军缠斗两小时后,B-29完成轰炸任务离开日本本土。这次轰炸由于能见度、经验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成果有限,但战略意义非常重大,从中国基地空袭日本本土成功,极大鼓舞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士气。

  B-29在成都周边机场的日子里,对日本本土、冲绳岛及日控区的鞍山、沈阳、大连、本溪、南京、汉口等发动了多次空袭,有效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对减轻前线压力,完成战略部署作用重大。

  抗战中压不垮的后勤脊梁

  记:美国飞行员与新津本地居民相处得如何?

  周:美军非常友好,和当地居民相处也很融洽,日常生活中美国军人也受到新津当地居民的喜爱。

  当时新津人都称美国大兵为“高鼻子”。经常有美军到镇上休息,有些本地小伙子对着他们翘个大拇指,说“米司头儿,顶好”,大兵就会乐呵呵地掏出香烟和糖果请他们享用,有时还会把纪念章等小礼物送给陪他们玩的本地人。美国人对卫生要求很高,夏天都会喷洒杀虫药除虫。本地人家里也经常受虫子的困扰,只要他们站在门口冲着喷药的美国军人比个大拇指,说句“米司头儿,顶好”,大兵也会进来帮助他们喷药除虫。这份友情,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时至今日还有些老人在茶余饭后回忆着那些“高鼻子”的往事。

  记:新津机场只是新津乃至成都在抗战中众多贡献中的“冰山一角”。

  周:的确,新津机场和“蓉四院”并称为新津对抗战作出的两大贡献。新津机场主要在军事上战功累累,“蓉四院”则堪称抗战中的“希望工程”。“蓉四院”位于新津纯阳观,1939年5月筹建,一直办到1946年6月,7年间,有600多名来自沦陷区的难童和本地的抗日军人子弟先后在这里学习、成长。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大多成了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把眼光放大到整个成都,那新津机场的贡献真的只算“冰山一角”了。首先,成都是抗战时期名副其实的后勤“大本营”,大量市民踊跃捐款捐物,让成都成为压不垮的后勤脊梁。第二,大量川军在成都集结,走向抗日前线,在成都生产的军械、物资源源不断地供应前方,在成都军事学院培养的人才让军队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第三,成都保留了大量中国的文化火种。东部大片领土沦陷,大学、学者纷纷涌来成都,这些人在成都抗战时开启民智、鼓舞人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