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乐山青年出川抗战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乐山向前线输送兵员达10万人左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川军总司令的刘湘主动请缨,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做出巨大牺牲。从此,四川人民便为抗战竭尽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8年时间,四川不仅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更成为了抗战的重要兵源地,300多万川军(四川籍将士,非仅指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出川抗战,人数之多令人震惊。在这其中,就有着相当一批热血的乐山青壮年,他们奔赴战场抵抗日寇,有的甚至为国捐躯,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犍为县重新修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战爆发 ,王陵基率部出川装备简陋英勇抗敌
在乐山城区重百商场背后、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旁,有一栋灰墙蓝窗、被暗红色围墙环绕的老式建筑,木料已经脱落,窗户也已经破损。年轻一辈的乐山人可能对这栋建筑比较陌生,但若问问周围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有人便会告诉你:那是以前王灵官住过的地方。这里,便是市级保护文物王陵基宅。
王陵基人称“王灵官”,1883年出生于乐山关庙,是川军中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解放前曾担任江西省和四川省主席。民国初期,王陵基投靠北洋政府,后参加四川军阀的连年混战,接连投靠杨森、刘湘。抗战结束后,他坚持一贯的反共立场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被俘接受改造后特赦,于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在王陵基复杂的一生中,有段时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抗战初期,他编组了16个保安团组成第30集团军出川抗战。
1937年9月,刘湘率首批川军出川抗日,王陵基留川担任四川保安司令。次年4月,王陵基应蒋介石之命,将留川部队编成一个集团军出川抗战,于是便有了16个保安团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30集团军,王陵基任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军长,开赴江西和湖南一带抗击日军。与出川抗战的其他川军部队一样,这支部队里,也有着许多的乐山籍军官和士兵。
“除了保安团外,王陵基还将原省政府的警卫团改为第一补充团,30集团军总兵力只有2万多人。”乐山文史专家魏奕雄表示,虽然王陵基常年作战,指挥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作战经验都很强,但由于这支部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杂牌军”,士兵负责地方保安、大多没经过严格军事训练,武器装备也很差,所以战斗力不强,出川后首战在瑞昌失利。
“但是王陵基及其部队屡败屡战不屈不挠,英勇抗击日军的意志不减,这是很可贵的。”魏奕雄表示,在马回岭战役中,72军连续作战近1个月,三昼夜鏖战中战士们白天均无水、饭供应,只能在夜间吃上一顿饭;守卫武宁时,三天激战让王陵基所带部队伤亡惨重,仅守卫武宁城东北的棺材山就遗尸3000多具,武宁被侵占。
王陵基宅
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王陵基所带部队坚持抗日也取得了多次胜利,万家岭大捷、九宫山退敌、船埠围歼日军、收复遂川机场、夺回泰和城。此外,王陵基更率领将士先后参加三次长沙会战,并于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后因功升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军衔由中将晋升上将。
1945年日军投降,王陵基和第30集团军结束了出川抗日的征程。这支由乐山人率领出川的部队,在抗战的历史上写下了英勇的一笔。
抗战持续, 输送壮丁兵源不断。乐山一年上万青年赴前线。
抗战爆发后,为了补给前线兵员、争取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也在大后方逐步建立实施兵役制度。抗战全面展开后,正面战场的部队伤亡巨大、急需兵员补充,四川便成为了主要兵源地。
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指出:“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而这其中,乐山籍的兵员占到了重要的一部分。
“那时候一家必须出一个壮丁,我家有四兄弟,所以就把我抓走了。”井研老兵张富成至今记得当年被征兵上战场的经过,他表示,他于1940年被征召后,与其他100多名壮丁一起被送到了荣威师管局,经过训练后安排至部队,跟随连队向战场上不断运送兵源,参加前线作战。
但是,随着前线战事越来越激烈,壮丁征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每年度的征召配额下发后的完成难度也加大。从乐山市档案馆查询乐山县及第五区(抗战时期乐山是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也称乐山专区)的资料,可以看到抗战中后期起,乐山的征兵就面临着困难。
“时值本县旱灾严重,加以临县股匪窜扰、人心惶恐、治安堪虞,不得以具情呈请暂缓征兵。”1943年夏季,乐山县赶征第二军补充兵额500名,县长易民苏在报告中请求延缓征兵时间。“边县地接边陲、户少丁稀,经济文化比诸中心县份大相径庭……各地皆有矿场,壮丁多为矿工,于法既有缓役之规定……过去川军派员在乐、犍、峨一带招募各县壮丁,多已从戎出征。”1943年7月,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提出申请,陈明乐山专区的特殊困难,恳请核减征兵配额。
抗战期间,乐山县政府县长延缓征兵的请求。
虽然面临多重困难、各级叫苦连天,但乐山每年依然向抗日战场提供大量兵员,补充兵、青年军、远征军,有时征兵数额还会超员。而根据“嘉峨师管区辖县三二年度配赋表”显示(即1943年,井研属荣威师管区故不在统计内),当时的乐山县(含今市中区、沙湾区)每年征兵额为3372人,犍为县(含今五通桥区)每年征兵额为3960人,峨眉县、夹江县每年的征兵额各有1000多人,加上其他区县数据,乐山一年派出的兵员上万人。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强行拉壮丁、被迫上战场的情况,但这一批批乐山籍的青壮年兵员,却实实在在保家卫国,在抗日战场上奉献了自己的血汗。
抗战胜利 ,乐山输送兵力达10万左右。许多好男儿再也没回来。
抗战期间,乐山向前方战场输送的兵员数以万计。根据目前普遍的资料记载,抗战期间,乐山共有73000多名精壮劳力奔赴前线,其中有记载的阵亡人数为1000多人,但实际的人数,却并不止这些。
“我花了很多时间从市档案馆寻找征兵原始资料,根据考证过的数据,乐山25017人、犍为28415人、峨眉12328人、夹江10595人、井研11584人、沐川2749人、马边1422人、峨边1410人,相加为93520名,加上峨眉、夹江所缺年份的数据,抗战期间乐山8县实征壮丁当在10万人左右。”魏奕雄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据还不包括1937年7月前入伍的乐山籍士兵。并且,市档案馆里民国时期的档案不完整,由于资料欠缺的原因,有的年份也缺少相关文件来佐证。
但这一数据表明,抗战期间,乐山向战场输送了大量兵员,做出显著贡献。就是这些从乐山、从四川走出去的青年士兵们,在装备不足、缺乏弹药、医疗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战斗,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仅犍为就有4000名子弟为国伤残,611名子弟为国捐躯,这还只是有记载的部分,我们查找资料,还有很多没统计、甚至无法统计的。”曾在犍为县人民政府工作的罗长安表示,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犍为人民还建立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而这一曾经被毁的纪念碑,也于近期正式修复,悼念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