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三十六师一O八旅二一六团团长贵州安龙人王懋长(布依族,1910~1941)率部在河南富金山一带与日军作战,在与日军的肉搏中牺牲,葬于河南富金山,墓碑上写着:“抗日阵亡烈士王懋长之墓”。
1942年5月18日,二OO师五九九团团长贵州安顺人柳树人,在缅甸遭日军伏击,在突围战斗中壮烈殉国。
1944年7月,预备第二师代连长贵州瓮安人王才高(1917~1944),奔赴滇西战场,在腾冲战役中,他率领全连攻下日军二道工事,虽两次负伤,仍继续战斗,并在战场上被提升为连长,与日军连续战斗47天,在攻克腾冲县城的前一天,中弹牺牲,为国捐躯。
1945年5月13日,一二一师团长贵州贞丰人霍世才,在湖南武冈县与敌遭遇,在战斗中牺牲。霍团长先后参加淞沪保卫战,江西南浔战役、武汉会战中的黄梅、广济战役、鄂西保卫战,转战湖南、广西,不幸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国捐躯。
(三)名垂史册的黔军将士
在正面战场上,先后进行了卢沟桥之战、南口争夺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22次大的会战。现按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向读者提供一些黔籍军人在各次会战中的表现的纪实性描述。
一、南口争夺战中的苗族将军天柱人吴绍周将军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后,在华北迅速集结了9个师团的精锐部队夺取南口,进而窥取山西。平绥铁路东段的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的门户,素有“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说。日军欲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然后分兵晋绥,南口是其必争之地;而中国军队要保卫晋、察、绥三省,也必须固守南口。南口的得失,将直接影响华北与西北的存亡,因而成为中日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其时扼守南口的是二战区前敌指挥十三军军长汤恩伯及其所部。贵州天柱人吴绍周将军时任十三军八十九师参谋长兼八十九师二六五旅旅长(又称吴绍周支队)。
吴绍周,苗族,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2月生于贵州天柱县兰田瓮洞乡客寨,客寨位于距天柱39公里的瓮洞镇旁的公路边。吴父操持农耕之暇,兼营伙铺饭店,零售豆腐草鞋等杂货,家境较好,吴绍周8岁丧母后在继母家入学,1917年高等小学毕业。在天柱中学就读时受“五四”运动影响,立志习武报国。1922年春,毅然投笔从戎,经黄埔军校第5期深造,1925年分到黔军第二师第四混成旅第八团当见习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先后任排长、营长、团长。1937年8月11日,日军在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和坂垣师团等部的协同下向南口发起进攻。吴旅奉命保卫南口,从8月12日起,在50门野炮和坦克、飞机掩护下的6千日军很快突破了十三军的中央阵地,占领南口车站,守军一团人几乎全部战死。吴绍周率部坚守阵地,沉着应战,面对日军的重兵包围,吴绍周指挥若定,命旅部副官自制10余个气象灯,于黎明前利用风向,在阵地前沿施放。灯光像一道道流星,划破黑暗,日军一见,疑为新式武器,顿挫锐气,攻势稍懈,吴便率预备队猛冲,突出重围。8月27日,张家口失守,南口腹背受敌,兼因各路援兵未到,8月末,中国守军撤出,南口失陷。因吴旅坚守南口半月之久,国民政府授予吴绍周四等宝鼎勋章。
二、忻口会战中的遵义人刘眉生将军及其《诀别书》
刘眉生1905年生于遵义县南白镇,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五期,忻口战役时,任八十五师(师长陈铁)五一O团上校团长。
刘眉生率团于10月6日抵达忻口,他深知敌我双方均大军云集,必有一场恶战。临战前夕,给其夫人夏坤融女士寄出一封《诀别书》,《诀别书》气壮山河,感人至深,其内容如下:
坤融卿鉴:
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陈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及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近日已达晋北,拟于原平一带阻击敌人。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
阵中草此,顺祈安好
眉生 上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七日于忻口
10月12日,刘眉生团部署于忻口左翼战线的洪山阵地。13日,日军第五师团、关东军第一、第十二师团等五万余人向忻口各阵地同时发起进攻,刘眉生团阵地遭到多次猛烈炮击,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两次负伤,仍坚持不下火线。全团将士英勇抵抗,虽伤亡惨重,仍坚守阵地十数日未被突破。10月28日,日军投入更多兵力,以更加猛烈的炮火发动冲击。在前沿阵地指挥的刘眉生团长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左侧,当即壮烈牺牲,时年32岁。刘眉生实践了他“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的诺言。
三、淞沪会战中的黔军将士
日本侵略者为扩大其对华侵略行动,进而向中国腹心地区发动进攻。1937年8月9日,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兵斋藤乘军车冲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于8月13日对上海大举进攻,驻沪中国第九集团军在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奋勇抗击,淞沪抗战爆发,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投入12个师团及海空军、特种兵部队30余万人的兵力,中国军队以冯玉祥为第三战区总司令(后由蒋介石亲自兼任),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的兵力会战上海。
参加淞沪会战的黔军部队有一○二师、一○三师、一二一师、独立三十四旅等。一○三师由江防军总司令刘兴指挥,驻守江阴要塞。一○三师于9月5日到达江阴,12月2日一○三师奉命向镇江转移,突围途中,第六一三团团长罗熠斌阵亡,该团伤亡官兵300余人。
罗熠斌,1890年生于瓮安猴场,贵州讲武学堂毕业,曾在黔军中任营长。因和上司不和而辞职定居台拱(今台江县)经商。1930年重入何知重的部队任营长,1935年升团长。1937年9月5日赴江阴要塞设防,率部阻击常熟、无锡方面来犯日军,在日军海、陆、空军的猛攻下坚守阵地至12月2日。当日夜奉命撤走,突围途中,在江阴城西钱家村附近遭日军突然袭击,罗率部冲杀时中弹阵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