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云南抗战 > 内容正文

20万匹夫用血和汗筑就959公里生命线(下)
来源:新华网 中国青年网   2017-09-16 10:17:56

  听故事

  闻声识汽车,雪佛兰是“女的”

  昆明市西站立交桥附近,有一个零公里起点的纪念标志,那儿就是滇缅公路的起点。在附近的云南省交通厅,记者找到了关于滇缅公路的很多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

  滇缅公路开通后,路上跑着各种型号的汽车,有些超载的车辆在上坡时总是发出一种轰鸣声,好像引擎在抱怨:“我不能拉得太多了!”更有趣的是,“雪佛兰(美国车牌)”发出的声音像是一个女人;而“道奇(美国车牌)”的声音却像男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化油器所致。

  这种轰鸣声,也使得技工和司机在很远就能识别开过来的是什么牌子的汽车。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的术语——“三吨雪佛兰”,“三吨福特”,“三吨半道奇”,或者“四吨半大国际”。

  “喇叭一叫,黄鱼乱跳”

  当时中国非常缺乏汽油,因此一些老板将车改装烧焦炭产生蒸汽来作为动力,跑起来就像一个小型火车头。

  另外,还有利用酒精作为燃料的改装车,下坡时司机总是要关闭发动机挂上空挡来省油。当乘客们对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有了经验后,居然还点上烟来镇静一下。

  在滇缅公路上,如果没有看到一辆长途客车车顶上坐着许多旅客,或者卡车上面有二三十人坐在货物上,那是非常稀罕的事情。昆明人管这样叫“拉黄鱼”。 司机只有这样捞外快,才能应付昆明飞涨的物价。

  当时在昆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马达一响,黄金万两,轮胎一滚,钞票一捆,喇叭一叫,黄鱼乱跳。”

  马路马路,真是“马走的路”

  滇缅公路使运输卡车在昆明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东西,同时古老的交通工具也同时并行。

  老水牛拉着木头轱辘的大车,瘦弱的小马驮着沉重的东西,汗流浃背的民夫用扁担挑着包袱,自哼自吟地走着。赶牛车的车夫居然不让汽车通过,这让司机们非常苦恼。而当卡车运输队经过马帮时,许多骡马会惊慌地四处逃窜。

  这样的事,常常是发生在昆明西郊的马街。那时人民对现代公路还没有精确的名字,通常叫作“马路”。司机苦笑着说:“的确不能叫公路,马路要确切得多。”

  除了牲口拉的车,还常常可以看到挑扁担的运盐人在工路边休息,每块锅盐上都贴有税票,说明这些盐不是走私盐。

  老乡伸出大拇指,就能搭军车

  当年在滇缅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前方努力杀敌守土,后方努力耕种建设!”的标语和宣传画。

  云南老乡想搭车,只要往路边一站,伸出大拇指往上翘,冲着来往的美国军车大声喊叫:“海去(Hitchhike 即英语搭便车)!”就可以搭上一段美军的车。

  在滇缅公路上,要告诉美国黑人司机要到搭的公里数,比如:“One hundred fifty(滇缅公路150公里处)!”或者将阿拉伯数字写在手上。公路沿线的老乡多半都会说一些英语的数字,不会表达数目的老乡在到达目的地时,则敲打驾驶室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