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季,云南大理的老百姓发现昔日车水马龙的滇缅公路冷清下来。现实是残酷的:盟军和中国最后的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抗战物资的运输被迫中断。这意味着中国获取外部资源的最后一条通道被切断,中国彻底沦为一座孤岛。应中国需要,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5月,驼峰空运诞生了。
当一架架老式螺旋桨飞机从大理地区上空飞越时,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也留存在大理,至今仍然感动着人们。
悲壮的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共同开辟,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西起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用C-46、C-47、C-53、Dc-24、B-29等运输机运送战略物资,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1199公里。由于途经地势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又被称为“铝谷”。一位老驼峰飞行员说:“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空运。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为支持一个庞大的战场而实行大规模的空运开了先例。驼峰航线也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据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研究,在这条航线上,空运坠机为826架,大约有600多架失踪。其中,美国空军损失飞机达468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年轻的生命,驼峰航线共牺牲驾驶员和机组人员2000余人,若加上失事运输机上乘坐的军人、外交官、妇女儿童和其他人员,牺牲人员总数近一万人。
血肉铸成云南驿机场
抗战期间,云南新修筑了40个机场,加上抗战前修筑的27个机场或飞行跑道,民国时期云南先后有67个机场。在大理地区,先后有云南驿、大理、鹤庆、下关、白屯、弥渡、宾川官统、巍山等机场。其中,与驼峰航线联系最紧密的是云南驿机场,它被公认为血肉铸成的抗战中坚。
1929年,国民政府在祥云县云南驿东南3公里处修建云南驿机场,占地260亩。经过1936、1939、1943、1945年四次扩建,在历时16个春秋的初建续建扩建中,各族民众累计投工100多万人次,这些民众主要来自祥云、姚安、巍山、弥渡、宾川等县,建有土面主跑道2250米,砂石面正跑道1800米,副跑道1470米,4条总长2190米的滑行道,疏散用道25条,单机停机坪9个,群机停机坪1个,飞机掩体25个,通往水口、云南驿、旧站、龙洞、白屯的专用公路各1条。云南驿、白屯、官统互为犄角,形成滇西核心飞行中心。1942年4月飞虎队撤离瑞丽雷允后,将云南驿机场作为去滇西作战的中继站。驼峰航线开辟后,云南驿机场一直是重要的中转站,美军第14航空队、第25战斗机队、第23运输机队及空运总队、第27航空队先后进驻,有各类型飞机200余架。
据曾经在云南驿导航台工作过的徐承基讲述,导航台只有三个人,伙夫和两个发报员。没有电,发电报时是靠人摇动一台发电机,两个电报员换班操作。他们每天都不停地和途经上空的同伴们,用摩尔电码联络,告诉他们航线是否正确、前方的气象征候、最后再道一声一路平安。他们的声音被驼峰航线上的飞行员视为“世界上最甜蜜的声音”。
在云南驿机场一个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胜利故事背后,让人刻骨铭心的却是民工的惨痛牺牲——日军先后20余次袭击云南驿机场,死难军民难以计数。
日军的频繁空袭
大理地区地处战时交通枢纽和物资转运中心,为了破坏中国空中和陆地交通运输线,日军多次派飞机对“驼峰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云南驿机场,滇缅公路的咽喉功果桥和下关、巍山进行轰炸,军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据大理官方出版物统计资料,抗日战争期间,在大理地区,日机空袭平民共计炸死4646人,伤14440人;国军共计炸死35人,伤3人;盟军共计炸死9人,伤7人。
云南驿机场是日军空袭重要目标,伤亡也最大。1943年4月26日,日军发动对云南驿机场的大规模偷袭,当天在机场施工的有祥云、弥渡、蒙化(今巍山)、姚安、大姚、楚雄、镇南(今南华)等7县组织的民工13000人,还有包工10000人。由于误判空袭警讯,盟军毫无防备,日机低空扫射,民众死伤惨重,总计死亡308名,伤324名。其他无组织的包工、失踪人员和军队人员伤亡无法统计,总伤亡人数超过2000人。同年12月19日,日军中型轰炸机18架、零式战斗机2架到达云南驿机场上空,投弹轰炸机场跑道,低空扫射做工人群。盟军航空战斗机队与其空战,击落日军轰炸机6架,零式战斗机3架。
1944年3月26日,日军以54架重型轰炸机和大批驱逐机空袭云南驿机场。双方飞机在水目山上空交战,盟军击落日本飞机3架,落于蚂蝗箐。当时,日军飞机向机场上投下了300多枚炸弹,炸死炸伤楚雄、姚安、巍山、弥渡、祥云等县在云南驿修机场的民工15000余人,其中炸死1000多人。
莫尼中尉与一座县城的故事
1995年,“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在南京落成。在30块英烈碑上一共镌刻有中、苏、美、韩四国抗日航空烈士英名3305个。其中,美国人有2000多个。在驼峰航线上,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把他们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天空。在大理地区,美国航空援华烈士罗伯特·H·莫尼中尉的英雄故事传诵至今。
莫尼来自美国北堪萨斯城,时年22岁。1942年12月26日,日军派出24架轰炸机和8架战斗机窜入祥云上空,空袭云南驿机场。莫尼和他的战友们接到警报,奉命驾机升空迎敌。
莫尼驾驶P-40飞机冲入日军机群,与敌人的护航机展开激战。空战异常惨烈,在冲散敌机队形,击毁敌领队飞机时,莫尼所驾的战机不幸中弹起火,急速向祥云县城下坠着。飞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快地冲向地面,为了不伤害下面的民众,莫尼顽强地控制着飞机,使它驶出县城空域后才跳出了飞机。
因失去了跳伞必要高度,飞机在县城后山轰然爆炸,莫尼的降落伞无法完全打开,重重地摔在地上。祥云民众纷纷跑向现场,他们用木板抬起全身血肉模糊的莫尼,急急地送往城中抢救。当地名医董齐元倾其所有,用上全部珍存最好的进口药品抢救莫尼,甚至用胶管从他呼吸道里将痰和血块吸出来,全力救治。然而,由于伤势太重,当天晚上,莫尼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湛蓝色的眼睛。
莫尼舍身拯救祥云城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当地民众,人们纷纷自发地捐款捐物,厚葬这位美国飞行员,1943年“美国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落成。后因修建公路,当地政府又在清华洞景区修建起规模更大的莫尼中尉纪念标。
救护跳伞飞行员
驼峰航线是一条“死亡航线”。在驼峰航线上,凡在中国的空军都有这样一块绸布,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字样,飞行员称之为“血幅”。美国飞行员都将血幅缝在军装上,中国飞行员则悄悄地把它放在衣袋贴身处。当时,因迷路、事故和被日军击落而迫降、跳伞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大理地区,飞机坠毁后,美国飞行员都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救助,结成友谊,留下许多佳话。
约1942年8月,驼峰航线一架运输机因燃油耗尽在漾濞县老虎山(位于今苍山西镇白羊村)坠毁。当地民众包开春等人成功营救美国飞行员史密斯,怀着对飞机的深沉眷恋和不舍,史密斯朝飞机鸣枪三响,以示告别,县政府也派出专人救援,史密斯躺在担架上由民众护送往大理。为表示感谢,史密斯还将随身携带的军刀、背包等物分赠给民众。
1945年2月12日的后半夜,驼峰航线一架运输机在云龙县丰云村的山箐里坠毁,起火爆炸。时任山后小学教师的杨铭选出面组织民众来到现场救助飞行员,当天找着3名跳伞生还的美国飞行员,并将他们带到家中吃住。随后,经诺里乡、诺邓将他们护送至县城石门。为了纪念这架为反法西斯战争而坠毁的飞机,民众给失事地点取名为“飞机跌落处”。
1945年8月4日晚11点,驼峰航线飞行员约翰逊与副驾驶特罗勒、报务员卡罗尔驾驶一架C-46运输机执行空运任务。飞机在离云南保山机场50多公里处的永平县杉阳村上空着火,3名机组人员在飞机坠毁前跳伞。杉阳民众赶住出事地点救援,16岁罗光浦背着1.8米高的卡罗尔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将他们救到村里疗伤,终于使3位飞行员脱险。1999年,约翰逊将亲手制作的一架C-46飞机模型送给了罗光浦和杉阳民众,以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2002年,卡罗尔与在罗光浦美国华盛顿见面,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