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教社社史陈列馆大门。记者 陈国栋 摄/视觉重庆
旧址资料
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黄桷坪,依托于学忠将军故居暨中华职业学校(渝校)旧址建馆。
1917年5月6日,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群众团体。
该陈列馆是中华职业教育社首个反映该社自创立以来,实践教育救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和平民主运动,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综合性展馆。
讲述人
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 唐勇
石朝门,小青瓦,四合院。在渝北区回兴街道黄桷坪,一座古朴的建筑静静矗立,无声地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峥嵘岁月。
这座建于1889年的建筑,原是一位开明绅士的乡间别墅。抗战爆发后,位于上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西迁重庆。因日寇轰炸,中华职业教育社下属的中华职业学校(渝校)迁至黄桷坪。抗战胜利后,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业学校及相关机构陆续迁回上海。
陈列馆里,教室、宿舍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见证了在民族危难关头,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民主运动和职业教育的历史。
救亡图存
创办《国讯》杂志,激发高昂抗日士气
7月15日,在陈列馆的玻璃柜里,记者看到一本纸张已经泛黄的杂志——《国讯》。
“这是一本专门宣传抗战的杂志。”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唐勇介绍,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31年创办了宣传抗战的杂志《救国通讯》,后来该杂志更名为《国讯》,是当时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宣传抗战的刊物。
上海沦陷后,《国讯》一度停刊。1938年8月13日,《国讯》在重庆复刊,继续宣传抗战。“复刊时,黄炎培说,‘《国讯》为国难而生,为国难而死,又为国难而复生’。”谈及这段历史,年近六旬的唐勇嘘唏不已。
《国讯》积极宣传抗战的立场备受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中共领导人也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1939年初,周恩来在上面发表的《今年抗战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唐勇说。
次年,周恩来应黄炎培等人邀请,在张家花园广场举行的“星期六讲座”上,发表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演讲,吸引了三四千人现场聆听,影响广泛。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血液里流淌着抗日救国的情怀,这种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中华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红岩英烈江竹筠、许晓轩、胡友猷、彭立人等也曾在这里读书或者工作。
不仅如此,中华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还直接奔赴抗战前线。
唐勇说,被誉为“抗战生命线”的滇缅公路,其筑路工人中,一半以上的技术人员都毕业于中华职业学校。而在这条生命线上冒死运输抗战物资的司机,也有不少来自于该学校。
“公路修在悬崖上,道路崎岖不平,弯道很多。为了躲避日寇轰炸,我们只好晚上运输,不开车灯。路上车辆排成一字长龙,摸黑前行。有时听到猛然一声巨响,就知道有车掉下悬崖了……”在中华职业学校的一次校友座谈会上,一位叫左世海的老人向唐勇讲述了自己当年的亲身经历。左世海说,上前线时,他还是中华职业学校的一名新生。当时,大家都不怕死,一心想着早点把物资送到前线,早点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唐勇感慨地说,从当时青年的身上,他看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脊梁。
民主运动
参与创建民主党派,与时俱进跟随共产党
为团结抗战,1938年,国民政府组建国民参政会,中华职业教育社负责人黄炎培、江恒源、杨卫玉、冷遹等人被选为参政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也是参政员。
在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黄炎培等人就与中共领导人有了接触的机会。
在渝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聚餐会”,讨论时弊。1940年,黄炎培等人组建国讯同志会。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现在民盟的前身)成立;1945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黄炎培都参与了创建。
为推动民主运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炎培等人以国民参政员,同时也以民主党派的身份飞赴延安,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接见。
在延安待了七天,黄炎培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国统区的新气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军民鱼水情深……在他的心中,延安社会,是最接近他理想中的社会,也是最能给人以希望和信心的社会。
“在延安期间,黄炎培等民主人士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救星,值得人民充分信赖。于是,黄炎培等人开始公开支持共产党,坚定跟着共产党走。”唐勇说,回重庆后,黄炎培写了一本赞扬共产党的书《延安归来》并公开发行,引起轰动。国民党反动派怒不可遏,很快就把这本书禁了。
教育救国
为平民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日寇侵华期间,中国山河破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战火纷扰、时局动荡,大量的平民百姓失业、失去家园。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在陈列馆,记者看到了黄炎培当年提出的职业教育理念。针对旧教育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华职业教育社开教育改革先河,尽心尽力为平民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培育实用人才,拉开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帷幕。
唐勇介绍,中华职业教育社兴办中华职业学校,主要面向穷人家的子女,学费低廉。针对战时的重庆经济萎缩、百业凋零,广大民众特别是众多难民生计困难的现实情况,中华职业教育社还举办民众补习学校,为成千上万青年传授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就业谋生。同时还开展职业指导,帮助许多失学失业青年找到工作。
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学生名单中,记者看到一群赫赫有名的科技才俊和文化名家的名字,如数学家华罗庚、石油专家顾心怿、混凝土技术专家黄大能、表演艺术家秦怡等。
“学生有吃苦耐劳精神,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历届毕业生在每年暑假前,常被用人单位招聘一空,服务工商、航空、军事等领域,深受欢迎。”唐勇说,中华职业学校为抗日民主运动和民族工商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中华职业教育社在重庆扎根8年,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它从未停下拼搏奋斗的脚步。期间,职教社的负责人一直在为中国的抗战、民主运动和职业教育四处奔走。”唐勇动情地说。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业教育社接续奋斗。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人士,为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勇说,近年来,大量的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职业学校的师生,经常到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史陈列馆参观,缅怀那段光辉的岁月,从中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