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中心,这座城市的人民团结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 顶住了日本的军事进攻和狂轰滥炸,坚持抗战到底,直到最后胜利。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重庆大轰炸”,企图摧毁中国的经济和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重庆成为遭受日本野蛮轰炸规模最大、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最为惨重的城市,但最终依旧巍然挺立。
其实,日军对攻打重庆计划是下足了功夫的,在1938年底侵占武汉后继续向西推进,但三峡天险挡住了日军的脚步。陆地进攻不行日军就用轰炸。轰炸了六年零十个月,想要摧毁重庆,依然没有得逞。1941年,日军策划经陕西翻过秦岭进入四川,先占领成都再占领重庆。这个计划还没实施就自动撤销了。为什么没有实施呢?因为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实施这个计划。到了1944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却令人意外的大败,失地千里。当时,日军已经打到了贵阳南面的独山,危及重庆。但是在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下,日军没有越过贵阳,重庆得以保全下来。因此,重庆是中国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少有的大城市之一。
重庆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也赢得了盟国的高度评价。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向重庆人民赠送了一幅卷轴,写道:“吾人钦佩该市英勇之男女市民,当该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袭时,人民坚定镇静,不被征服,足证恐怖主义对于争取自由之民族,不能毁灭其精神。”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则盛赞说:“象征中国不屈不挠意志与决心之重庆,……直可与世界任何城市比较而无愧色。”
由此,重庆与伦敦、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样,被誉为二战英雄城市,得到世界公认。
不仅重庆这座城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整个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二战胜利后也发生了逆转。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认为: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而重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见证和亲历了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通过《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周勇列举了一组数据:从清朝以来,历届政府与22个国家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签订411个,北洋政府签订243个,南京国民政府签订91个。而这些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就是治外法权。西方列强在中国拥有这样的特权,正是殖民地的法律特征。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的西方国家多达19个。而扭转这段历史的,正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把这些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废除了,周勇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其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0月到1943年初,中国和美国、英国之间通过谈判,废除了中美、中英之间的不平等条约,英美带头放弃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这个谈判的地点,就在重庆。可以说,整个不平等条约体系起于南京,废于重庆,前后长达101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