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陕西抗战 > 内容正文

兴国陕西籍94岁八路军卫生所护士:一切为了前线
来源:凤凰网   2015-08-25 10:01:20

  

  白桃英老人手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

  白桃英,1922年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7岁参加八路军做卫生所护士,并与兴国籍八路军大夫钟能林(时任部队卫生所所长)相爱结婚,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随丈夫回到兴国老家定居。如今,94岁的白桃英就住在兴国县城,记者见到白桃英时,老人显得精神矍铄。

  “从小家里穷得连裹脚的布都没有,那时候一心就想着当共产党的兵。”看见家里兄弟和村里的青年陆续去延安参加红军,12岁的白桃英也报了名,却因为年纪小没被接收。1939年,陈奇涵部队的三个团在高杰村村口驻扎,不久后,17岁的白桃英与当时部队卫生所所长钟能林相识,“后来就带我做了护士,这样加入了八路军”。

  老人记得清楚,日本侵略者从来没打到延安来。“抗战期间我们的队伍一直在延安附近活动,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延安。”身处随军的卫生所,尽管从未上过战场,但这位当年稚气未脱的陕北姑娘,依然从前线送来的伤员身上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1941年的一天,两名八路军战士抬着一副担架急匆匆地跑进白桃英所在的卫生所。担架上的战士血肉模糊,但尚存气息,疼痛引发的阵阵叫喊声听着撕心裂肺。显然,这是名刚从前线战场送来的负伤战士。年轻的白桃英凑近一看,才发现战士的肩部被打穿了,子弹从左肩打入,右肩穿出,右肩的口子大得有些可怕。“满身是血,确实挺吓人的!八路军有个传统,就是轻伤不下火线。”老人告诉记者,受普通伤的八路军战士是不会撤出前线的,除非是重伤无法继续战斗了。“那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他们才是英雄!”白桃英说。

  身处大后方,尽管远离战场,但陕甘宁边区的艰苦程度并不亚于前线。“都靠自力更生,有啥吃的都先供作战部队,一切以前线为第一。”回忆起抗日的岁月,虽少了烽火的映照,但艰苦奋斗已成为白桃英夫妇等根据地驻守战士支持抗日的自觉意识。钟能林早在1981年去世,但老五钟建明对父亲生前常提的一件往事依旧印象深刻。在延安的一日,钟能林正与同事在河岸散步,恰逢上游前几日大雨,洪水过境,一头死猪从河上漂流而下。“父亲他们发现后,赶忙借助器材把猪打捞了起来,发现没有生蛆,就煮着吃了。我当时听完觉得不可思议!”钟建明说。“那时确实艰苦,没有肉吃,木炭靠自己烧制,窑洞自己挖,线绳是靠部队发羊毛给你自己来捻。”说起有些抗日电视剧里的服装,老人笑了:“样式是差不多,但哪有那么新,我们穿的都是很粗的布,很多时候要靠自己织。”缺吃少穿的日子并没能消磨根据地部队的战斗意志,反而促使了“南泥湾精神”在边区土地上开花结果,给根据地的部队官兵注入了强大力量。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说到兴起处,九旬老人唱起了《游击队之歌》,“过去我们每天都唱,当年也确实是这样。”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八路军坚持每天看报学习的习惯,白桃英回忆说,当大家看到日本鬼子用刺刀挑起婴儿的照片时都很气愤,“太残暴、太欺负人了!当时没在意有多艰苦,就想一心打败日本鬼子。”说到如今日本政府对待当年侵华战争的态度,老人瞬间气愤起来:“当年我们那么困难都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如今更不怕!牢记历史才能珍惜现在的和平。”

  江西日报记者卞晔文/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