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陕西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来源:腾讯·大秦网2015年    2017-09-11 09:24:09

  抗战八年,中华大地狼烟四起,军民饱受欺凌,但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的府谷短暂沦陷外,日军基本没有能够侵占陕西的一寸土地。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建立起了国共抗战联盟。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西安事变纪念馆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从1937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八路军相继经陕西的泾阳、富平、蒲城、同官(今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合阳、澄城等县,从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油画《东渡黄河》 作者:高泉

  1938年春,日寇向晋西北发动进攻,同时占领晋南的风陵渡,隔黄河与潼关相峙,不断炮击陕西河防阵地。潼关北倚黄河,南靠秦岭,是入陕的咽喉要地。日军炮击潼关时,停留在潼关车站的客货列车被击中,不少民房被击毁,浓烟四起,百姓商旅沿陇海铁路西逃。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抗战期间,守卫在潼关古城外黄河岸边的驻军。

  黄河作为天险,成为抵抗日军的前线堡垒。当年沿河这一区域,基本上十里一岗楼,五里一碉堡布局,彼此之间再通过交通沟相连。交通沟深五米,宽十几米,运送军队、物资的车辆来回穿梭,向北可到韩城,向南直达潼关。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残破不堪的步三村碉堡,是当年陕西抗战最前线唯一留下的战争遗存。

  从1938年初至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及边区军民同日军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粉碎日军数十次进攻,歼灭日军近万人,完成了保卫河防的任务。

  据西安文理学院研究近现代史的张天社教授考证,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4年底战争即将结束,日军曾前后三次计划进攻关中。其目的在于切断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迫使国民政府就范,从而抽出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

  但日寇却没有执行这些作战计划,在张天社看来,这和太平洋战场牵扯了日军大量精锐有最直接的关系。“当然日本人也在算账,他们认为国共在陕西正处于对峙阶段,攻占陕西消灭胡宗南的部队,反而对共产党有利,与其这样,还不如南下多占领一些‘粮仓’呢。”张天社说。

  众所周知,西北军不是国民党的嫡系军队,一直处在被边缘化的地位。在抗战时期,陕西的子弟兵先后被整分到不同的战区,隶属于不同的集团军。陕西的抗战英雄关麟征、杜聿明、胡琏、张灵甫、孙蔚如等都曾名震全国,但都在各个战场进行顽强的厮杀。

  八年全面抗战,陕西的抗战英雄关麟征、杜聿明、胡琏、张灵甫等都曾名震全国。为了抵御日军西进,从1938年7月至1940年10月,陕军孙蔚如部坚守中条山,与日军殊死战斗,先后粉碎日军11次扫荡,牵制日军3个师团,毙伤日军2万余人。第四集团军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是众多士兵被日军包围,集体投黄河殉国,誓死不降。这群陕西娃的年龄不到20岁,却如此硬气,秉承了秦人耐苦战(见杜甫《兵车行》)的优良传统。而中条山之战的地点是山西,又秉承了秦人出关拒敌(秦国在函谷关迎战六国联盟)的优良传统。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

  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总指挥部所在地,曾经遭受日军的狂轰滥炸。从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27日,日本飞机先后对延安进行了17次轰炸,投弹1690枚,造成400余人死伤,1万余间房屋倒塌。从1937年11月7日至1945年1月4日,日军空袭陕西国统区567次,出动飞机3789架次,投弹1.361万枚,致死致伤1.0073万人,毁房4.3825万间。其中西安遭受一次性伤亡百人以上的轰炸6次。

抗日战争陕西军民功不可没

日军飞机轰炸西安遗址

  抗战时期,陕西仅937万人口,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批兵员。八年全面抗战期间,陕西征兵额为115.6217万人,连同志愿兵等兵员在内,全省共训练壮丁约160万以上。以当时全省人口计,几乎不到9人就有1人应征。这些兵员主要分布在由陕西子弟兵组成的孙蔚如部第四集团军(原十七路军)、高桂滋部第十七军、高双成部第二十二军、武士敏部第九十八军。1942年至1945年,直接送往中国远征军的陕西兵员数为6.3589万人,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陕西驻着胡宗南统领的的几十万军队,和四五万军校的学生,他们的军食,均取自于陕西。陕西每年需负担军粮256万石,加之闫锡山部队也要向陕西采购军粮10余万石,使陕西人民的负担极为沉重。另外,自抗战军兴,冀、鲁、晋、豫诸省相继沦陷,流亡的难民,麋集西安。当时,陕西纳粮数及人均负担均超过全国其它省。以粮食产量与捐纳食粮之比例计算,以1944年度为例,后方十五省粮食产量中捐纳田赋者,尚不及百分之四,而陕西竞达百分之十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牺牲的陕西籍英烈有数十万人。

  参考资料:

  1、西部网 陕西抗战碉堡现状堪忧 解密日军为何不进攻关中 记者敬泽昊 秦振

  2、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晓勇:陕西在抗战时期的三大贡献及其文化意义

  3、陕西日报 陕西军民在抗日战争中 省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