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陕西抗战 > 内容正文

渭南人民为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9-18 10:45:57

  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俊玲

  渭南是一片被打上红色烙印的神奇土地,是红色教育资源的“富矿”。在那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抗战中,渭南既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瞩目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三路雄师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地,又是与日寇展开生死血战的前哨阵地和桥头堡,还是支援全国抗日重要的兵源和物资后方基地,渭南人民为全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陕西省委迅速建立和恢复渭南地区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初,建立了中共渭华工委、蒲城工委,恢复韩城县委。1938年2月,成立中共蒲城中心县委。1938年3月,成立中共沿河地委(特委)、中共富平县委。到1938年底,渭南地区的党组织有地委1个、中心县委1个,隶属省委和地委领导的县(工)委7个。

  渭南地区各级党组织遵照党中央“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号召,在西安学生战时工作团的协助和带动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韩城、合阳、澄城、朝邑、富平、渭南、华县、华阴等地党组织先后发动中学生组成农村工作团,深入农村,举办农民夜校;创办各种宣传刊物;建立抗日群众组织。渭南地区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建人王尚德带领赤职学生,仿效延安抗大的建制,将学校改为军事编制,增设军事课,为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学生中共产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到1938年6月底,在党的领导下,全区先后建立了12个抗日救国团体,这些组织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渭南建立了为数繁多的地下交通站点,这些交通线在抗战期间,是陕甘宁边区通往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与西安的重要通道,战斗在这几条交通线上的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出色、安全地完成了护送干部、转运重要物资、传递情报等多项任务,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