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甘肃抗战 > 内容正文

陇原儿女血洒抗日疆场
来源:甘肃省档案馆   2025-05-25 15:18:07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利益,许多陇原儿女血洒抗日疆场。

  甘肃陇西县所属城南黄石坪人费虎生,曾在三十二师九十六团当列兵、下士班长。1937年10月13日参加淞沪抗战、陈家行战役,“弹贯胸部,殉国”。淞沪战役历时3个月,敌我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和攻守作战的激烈程度,在抗战史上是罕见的。

  西固县(今舟曲县,下同)人杨西震,“七七事变”后立志参军,任上士班长。他抱着“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决心,慷慨地说:“中国安得复兴,只有用我们的血肉,筑成阻遮日本鬼子的长城!”他还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儿已为国家所有,将作国家儿女,勿再依靠。”1942年冬,日军攻陷五原,宁夏吃紧。在伤亡甚重、援兵不至、其大部均已转移的情况下,只有杨西震所属一部,岿然不动,死守阵地。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到天亮时,仅剩他和两名士兵,敌人误认为我方全部撤退,贸然前进,等到敌人走近时,杨西震立刻用机枪扫射,毙敌数十人,直到弹尽援绝壮烈牺牲,年仅27岁。西固县七营乡人陈良璧,“为人忠勇诚朴,勤慎明敏,体魄魁梧,气概轩昂”,小学毕业就考入陇东镇守使署所设讲武堂,1937年任新编三十五师补充团第一营营长,当年冬天随补充团加入一一八师任第一营营副,继任营长。他平时善于训练作战,身先士卒。1941年5月1日,所部奉命在陶家坝修筑工事,率百余名新兵与兵力火力数倍于我方的日寇展开了厮杀。起初他头部负伤,接着臂部受伤,在此情况下坚持指挥战斗,并在敌人冲入野堡后,继续作战两个多小时。这时,官点已伤亡惨重,冲入工事的敌人愈来愈多,他仍手握机枪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致不能行动,又用手榴弹杀敌120多人,给敌人沉重打击,被捕后,陈良璧大骂日贼后自杀,牺牲时,年仅35岁。在搬运遗体时发现,良辟“宛然如生,全身装备只缺鞋一双,两手仍作持枪姿势”

  西固县富坪乡盐土孔村杨谢夫,“秉性聪明,伶俐过人”,因家庭贫穷,未能上学,跟着父亲务农。卢沟桥事变后,日寇猖獗,他报着杀敌的决心,未经家长的许可,就于1940年离开故乡,志愿从军,成为中央陆军四十六师一三八团一营三连一名列兵。入营后,“刻苦耐劳,勤习学术各科,对野外勤务、瞄准射击之操作,均能尽力以赴,经数年训练之后,转战南北各地,屡立杀敌功绩”。1943年冬,其母病故,寄信催促他处理丧事。当时他正驻防山西某地,接家信后悲痛地说:“敌寇未灭,母已逝世,尽忠不能尽孝。”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他参加大小战斗20余次,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升为班长。中条山之战中,他坚守阵地,与日军相拼。遭包围攻击,敌人用大量飞机狂炸,坦克轰击,机枪扫射,杨谢夫指挥士兵“几次冲锋无隙可出,身中数弹,又持刀杀敌数人,终因受伤过重,殉难阵地,其忠勇之精神,实作好男儿之楷模”。烈士牺牲时,年仅23岁。

  西固县新寨人李润五,小时候读私塾,常与其他孩子一起做“攻城略地”的游戏。长大后,总怀着参军的志向。自七七事变后,他报效国家、捍卫民族利益的想法更加强烈,于1938年加入预备第三师,临行时对家长说“好男儿当为国杀敌,志存疆场,死于外尤胜于床也”。说完含泪而去。他与日寇的作战中,英勇可嘉,前后参战不下40余次,屡战屡捷。此后,尤能身先士卒,屡立战功。1940年,该师参加中条山之战时,由于兵力较弱,遭敌包围,激战数昼夜,终因援兵未到,弹尽粮绝而被俘。敌人强迫他投降并询问我军情况,他答道:“头可断,血可流,骨可碎,中华之志气不可屈!”并不时大骂,日寇用刀刺入他的胸膛,牺牲时犹高呼口号,声震云天,年仅30岁。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武山县鸳鸯镇丁家门的包金台(少尉排长)于1938年5月在著名的山东台儿庄战役中牺牲。此次战役,是抗战初期中日以台儿庄为中心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历经月余,共歼灭坂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一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是继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后全国抗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七七事变」(1937)至民国三十一年底(1942)甘肃全省历年遭受日军空袭损害情况

  抗战期间,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记载:牺牲在抗日前线的甘肃籍将士就有4000余名。全省除敦煌、夏河、临潭、卓尼、合水、正宁、玉门、肃北、哈民及湟惠渠乡等十县(局所)无此项统计外,其余各市、县具体牺牲人数如下:

  兰州市29人、皋兰20人、临洮155人、和政3人、安定336人、永靖6人、会川21人、临夏8人、康乐46人、渭源56人、定西67人、榆中20人、会宁49人、陇西5人、民乐28人、漳县126人、平凉15人、秦安112人、静宁102人、庆阳23人、固原38人、海原13人、镇原35人、泾川55人、通渭22人、宁县32人、隆德241人、灵台37人、清水136人、西吉10人、岷县553人、化平200人、华亭155人、崇信85人、庄浪47人、临泽7人、天水237人、武都123人、甘谷25人、徽县14人、成县265人、礼县52人、文县108人、康县44人、武山239人、西和60人、两当61人、西固34人、武威56人、张掖61人、酒泉42人、靖远23人、永登49人、景泰68人、民勤29人、永昌6人、高台36人、古浪40人、山丹25人、安西3人、金塔18人、鼎新3人、环县6人。

  为了对阵亡将士及伤、残军人家属给予抚恤和优待,国民政府曾颁布法规。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甘肃省政府转发内政部、军政部公布的《应征入营士兵家庭救济暂行办法》。翌年11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省政府先后制定《甘肃省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甘肃省各县出征抗敌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组织规程》《甘肃省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实施办法》等地方优待法规。规定各县建立出征抗战军人家属优待委员会,办理权益、生产、救济、荣誉四种优待,并在各地建立忠烈祠进行纪念。

  选自甘肃省档案馆编《晚清以来甘肃印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