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损失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决策的迟误,等到资源委员会得到外汇,再派出专人到美国考察、洽谈、订合同,定购的设备按照要求生产、包装、装船启运等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已经是1941年末了,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进口设备中有能钻深1000米的旋转钻机12套,抽油机40部,发电机5部,还有储油、输油设备和一套日炼原油1500桶的裂炼装置。由于中国沿海口岸均被日本侵占,进口设备只有经香港、越南海防及缅甸等地,从西南辗转入境。到1941年12月7日,这些设备除少部分尚在美国待运外,大部分分散在香港和缅甸的仰光、腊戍等地运输途中。当时中国对外进出口只有西南一途,且运力交通都极有限,进口的物资往往要在沿途仓库中等待很长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对美英法等国在亚洲殖民地进攻,香港、仰光等地相继沦陷。到1942年4月,翁文灏、钱昌照仍在督促速将在缅甸的器材内运。此时资委会自美国进口的设备大部分在缅甸腊戍、八募等处存放。翁文灏指示:“如八募已不易内运,应将密支那、腊戍器材迅速内运,甘肃油矿极需,并请令运输处莫处长对油矿器材,务尽最后努力。”腊戍于28日失守。5月1日钱昌照电告:畹町已失,秩序混乱,抢运极端困难。虽然经过竭力抢运,但大部分机械还是陷于敌手或毁于战火之中,总共在缅甸损失的设备有两千余吨。抢出来的物资一清点,也仅能勉强拼凑成四架钻机,炼油设备则根毛未剩。虽然后来尽全力搜罗了国内一些钢管钢材、订购了车床闸门等,自力更生地自行设计制造了釜式蒸馏炼油炉,但由于当时国产钢材质量不高,又没有耐高温高压的无缝钢管,自制的炼炉最高也只能提炼20%的汽油,而进口设备则可从原油中提炼汽油64%和4%的飞机用高级汽油。如果当初计划早些得到批准,以后的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巨大成绩
尽管创业之始困难重重,但甘肃油矿局还是提出了1941年产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的宏大目标。翁文灏亲到玉门视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孙越崎率领科技人员、工人全力奋战,11月提前完成当年目标。1942年8月,蒋介石到玉门视察,对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处所取得的成就,深表嘉许。
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日机轰炸,1941年井喷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艰难险阻,1939年到1945年间,共实现钻井61口,产原油7866万加仑,炼产汽油1303万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柴油近72万加仑,此外还有石蜡等副产品。今天来看微不足道,可在当时却给抗战增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抗战时期川、甘、陕、新及宁夏、青海部分区域,凡所用油皆赖其供应。
更具重要意义的是,玉门油矿培养了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队伍,为以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经理孙越崎也因开发和组织管理玉门油矿的成功,被授予1942年度中国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他成为继凌鸿勋(主持修筑粤汉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茅以升(设计修筑钱塘江大桥)之后,第四位获此中国工程界最高荣誉者。历史已经铭刻下他们奋斗的足迹,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伟大的功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