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张智中国彩陶网总裁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兰州城
杜重远所著《盛世才与新新疆》
杜重远所著《盛世才与新新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东南沿海骤然吃紧。这年9月底,一位享有盛名的爱国者开始了他的西北之旅,终极目标是新疆。而甘肃,作为通往新疆的必经之地,这是一次乘坐飞机西行的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这位爱国者就是杜重远。杜重远以抗日爱国而闻名。早年曾留学日本,后创办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陶工厂。1929年当选为奉天总商会会长。“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发表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救亡。他创办的《新生》周刊,曾刊登《闲话皇帝》一文,从而引起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借机挑衅,遭遇停刊。杜重远也被判刑一年两个月,且立即执行,不得上诉。结果,当庭引发广大民众的不满,民众大闹法庭。这就是轰动中外的“新生事件”。
“七七”事变后,杜重远冒险奔走于武汉、西北各地,宣传抗日。1937年去新疆考察,后四度天山。受新疆督办盛世才邀请创办新疆学院。他竭尽全力,聘请茅盾、萨空了、张仲实等前去任教,但也因此引起盛世才的嫉恨。1943年9月,被秘密残酷杀害。
在抗日救亡的路上,虽然条件艰苦,但杜重远仍坚持笔耕。用手中的笔,记录民众的生活,记录抗日将士言行,记录大后方的种种情况。1938年,他在前往新疆的路上,也目睹了抗战初期甘肃的简略情形。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张智,来听听杜重远在抗战初乘飞机过甘肃的故事。
小飞机,难过六盘山,冒险冲了两次才成功
抗战爆发后,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两大问题,一是前线战事,一是后方情形。偏远的西北,过去不为人们所注重。这时,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时,西北的甘肃等地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地处东南沿海的上海已是个国际化都市了,而甘肃许多地方,吃饭吃水都成为重大问题。地处版图中心的甘肃尚且如此,新疆就更不为人知了。
至于新疆的人口、矿产、军事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几乎一片空白。对杜重远而言,新疆对他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总想找个机会探查一次。然而,万里跋涉,并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几个朋友就支持杜重远筹划西北之行。其中,既有为交通探路的情形,也有当时新疆驻南京办事处代表张元夫的大力支持。在这年9月30日晚上,杜重远开始了他的西北之行。起初,他们坐了一辆拉汽油的车。在重重的盘查口令声中,一点点冲出了上海。事先他们准备好的一张通行证起了很大作用。这一路,他们由上海到苏州,再到宜兴、南京。
按照计划,杜重远他们将从南京乘坐飞机西行。谁知,日寇飞机不断轰炸南京。民用飞机无法停留。恰好,打听到有从芜湖到汉口的飞机,就匆匆赶到芜湖上了飞机。接着,从汉口飞到西安。他们的初步计划是飞往肃州(今甘肃酒泉)。因为盛世才已经派飞机到肃州接他们。
就在这时,六盘山挡住了去路。那时,飞机升力小,再加之机舱密封不好,飞越高山是一个挑战。往往要选择晴天,能见度好时才行。可是,六盘山天气不好。第一次,飞了两小时,过不去,只好又飞回西安。在西安等了四天,天气好转才能继续飞行。谁知,还是无法飞越六盘山,只好返回。
接受嘱托,探查羊毛外销渠道
最后一次才成功,当时那架小飞机飞得非常吃力,用所有力气才飞到一万两千尺。空气稀薄,机翼有点结冰的样子。乘客们非常紧张。不过,他们似乎并不关心自身的安危,相反却非常关心能否飞过去。后来,花了一个多小时,才飞过六盘山。又沿着黄河,飞到了兰州机场。这才放心了。
到兰州机场他们依旧非常担心。如果前往肃州依旧是这种小飞机,恐怕无法飞越一些大雪山。就在他们担心的时候,在兰州机场见到空军司令毛邦初。毛邦初和他们商量,他坐小飞机飞回武汉,杜重远他们则乘坐大飞机和一群航空人员去肃州。这下,人们自然欢呼雀跃。双方的问题都解决了。在机场稍事休息后,他们就乘坐欧亚航空的汽车进了兰州城。抗战初期的兰州给他印象究竟如何呢?
一进兰州,杜重远就感觉出兰州的不同之处了。兰州的街道很窄,路也不平,繁华程度自然不能和西安相比,更不能同上海相比。这似乎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他在来西北之前,就打听过西北的情形。朋友给他说,兰州风景不错,气候也好。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其中自然是有差别,再说他们来的季节不同。他朋友似乎是秋天来的,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印象极好。他来已经十月份,自然就差了。到旅馆,早已人满,无处居住,他便住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按照计划,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坐飞机飞肃州了。
没有想到,行程再起波澜。第二天早上,他们赶到飞机场。那架中国航空的飞机被航空委员会征用了。他们换了飞机,依旧是小飞机,仅仅能坐12人。除了杜重远和新疆的张代表以外,就是航空人员了。
好事多磨,飞了两个多小时后,仍旧遭遇恶劣天气,只得飞回兰州机场。此时,他们就去拜访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
那时,甘肃经济正面临困难。由于东南沿海沦陷,依靠土产为支柱的甘肃经济也遭受了重创。杜重远他们要前去新疆,贺耀祖就委托他们和新疆方面商量一下,从苏联方面给甘肃羊毛找个出路。他们自然答应了这个嘱托。后来,甘肃羊毛成为同苏联贸易的重要内容。一队队苏联车队从苏联拉来各种武器,又从甘肃拉走了一车车的羊毛等产品。甘肃丝绸之路的沿线民众还把这些苏联车队称为羊毛车。这次,应是一次试水行动。
飞越祁连山,满目白雪,如过北冰洋
次日,依旧早起,看看天气还不错,万里无云,正适合飞行。匆匆赶到了机场。起飞后,入眼的全是山脉,连绵不断。不久,山就变成了雪山。这给杜重远的感觉好像置身在北冰洋的天空中。在冰雪天地中飞了一个多小时,才又见人烟,接着看见了一个大城,他以为这是就肃州了。谁知,机师给他说,下面是张掖。人们所说的金张掖。过了张掖,又飞了1个多小时后,才抵达了肃州机场。
这时,盛世才不断来电“何以还没有飞回”,因为从新疆来接他们的飞机已等了三天了。此时,天色已晚,不适合飞行。只能给盛世才发电报,解释晚来的原因。盛世才不断催促,而且带有怀疑性质。显然,说明这是个急躁多疑的人,可惜杜重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肃州城小,经济状况比较差。老百姓的负担奇重,人均军费达十一二元。第二天,他们继续飞往新疆。中间在安西加了油,吃了一碗面。然后,就飞往迪化了。下来的三个多小时航程,不见一个人,不见一只鸟,看不到一棵树,唯有八百里大戈壁。
到新疆后,杜重远大体了解了新疆,实地感受了新疆。这是杜重远的第一次西北之行,也是他一度天山。这次西行他是1937年9月30日出发,10月4日到西安,10日到兰州,13日到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停留两周后,前线更加吃紧,包头、太原等地相继失守,南京依旧遭受轰炸。他在大后方待不下去,决定继续回到抗战前线。当年11月初他返回南京。同月底,他在《抗战三日刊》第30期,连续发表了《到新疆去》的系列文章,到四十八期结束。后结集为《盛世才与新新疆》,产生很大的影响。
杜先生一度天山,初步了解了新疆,不足的是属于走马观花性质,其中也不乏对盛世才有溢美之词。以他的话说,对盛世才给予热情的赞扬。后来,杜先生在新疆创办新疆学院。再后来,盛世才无情翻脸,杜重远被关押,最后残酷折磨致死。
在新疆待了一段时间,虽然是飞机,但沿途依旧处处停留,行走不易。到武汉后,乘坐轮船前往南京。可是,这时中国军队将从上海撤离的消息已经满天飞了。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杜重远的这次艰难的西北飞行,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爱国志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
文/图本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