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甘肃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陇东的成功实践
来源:中国共产党庆阳市委员会网 今日庆阳 作者:赵晓红   2017-09-21 09:39:33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抗战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重大发展,不但具备了成熟的理论形态,而且在各项工作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甘肃革命老区陇东是陕甘宁边区形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边区和党中央安全的前沿阵地,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团结抗战、巩固后方、发展经济、支援前线,为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竖起了一面旗帜。

  一、实行民主政治,提高群众的政治地位

  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原则,在政治上为动员包括全国民众在内的一切力量进行抗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民主政治,对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至关重要。毛泽东指出,“要挽救中国,战胜日本,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惟有实行民主政治,给予人民以参政的自由,才能实现。”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民主政治建设,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参加抗战及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

  陇东是陕甘宁边区的西南大门,肩负着巩固根据地,保卫边区的重要责任,同时陇东分区又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主要粮食基地之一,无论从战略地位讲,还是从加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经济力量上讲,都对陕甘宁边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历史地位。因此,陇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受到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37年11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为陕甘宁特区,各级工农苏维埃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由苏维埃民主制度改为议会民主制度。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陇东将地方政权的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改为人民民主议会制。期间在发动群众参加选举和贯彻民主原则方面,严格遵守“普遍、直接、平等、自由”这一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选举原则,把选举工作同广大群众的利益联系起来,从法律上保证人民参加选举的权利,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陇东分区在政权建设中始终坚持调整阶级关系、阶级结构,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加强和发挥政权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巩固政权,使政权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1940年3月,党中央提出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原则后,陕甘宁边区首先在陇东、绥德两个分区进行试点。陇东分区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在分区和各县进行选举试点,摸索实际经验,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到1945年10月,先后经过三次民主普选,“三三制”原则在陇东得到了自下而上普遍彻底的贯彻,从而使陇东在政府工作人员构成上确保广泛吸纳社会各阶级、阶层力量,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

  总之,陇东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政策、“五一施政纲领”等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地位,实施新型的选举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有序地参与民主政治,提高他们的参政意识,实施人权保障制度,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和民主平等权,调动各阶级、阶层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培育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创造了陇东地区革命政权建设史上的奇迹,使陇东根据地成为全国最文明、最进步的地区之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二、致力经济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

  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要最广泛的动员长期生活在极其悲惨环境中的广大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切实改善群众的生活。“只有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才能动员起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参加抗战。”2正是以这些思想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始终把改善群众的生活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任务出发,制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善人民生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经济建设总方针。在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领导下,陇东根据地实行休养民力的经济政策,致力农业、工业、商业、财政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调动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物质保证。1941年和1942年,是我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为了克服困难,巩固解放区,坚持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其中大生产运动是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的物质保证。在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陇东军民同样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成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物资供应基地,据统计,陇东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到1946年共交救国公粮21.4万石,在陕甘宁边区享有“陇东粮仓”的美誉,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高度赞扬。陇东的大生产运动,一方面供给支持了边区,一方面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批物资,同时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密切了党群、干群及军民关系,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为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致力经济建设的同时,党充分认识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性。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根据地也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党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如在根据地进行的精兵简政、减租减息等。陇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后,陇东分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抗日民主政权逐步建立健全,党政干部人员也相应地有较大增长。但是随着严重经济困难的到来,“鱼大水小”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为克服根据地严重的物资困难,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陇东分区结合整风运动开展了“精兵简政”工作。经过“精兵简政”,即使陇东分区上级组织变得精干合理,又使基层政权和生产部门的工作得到了加强,使陇东广大干部进一步改变了工作作风,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面向群众,从而密切了党、政府和群众的联系。为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党从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政策在陇东根据地的实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使广大农民在经济和政治上彻底翻了身,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同时调整了根据地各阶级、各阶层的关系,团结了各阶层人民,促进了各根据地政治经济的稳固和发展,支持了长期抗战。

  三、重视文化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对人的影响深刻持久。抗战时期,党在根据地实行文化教育政策,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石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保证。

  陇东老解放区从一开始就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使广大群众不仅在政治上,同时在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和边区建设的需要,陇东根据地各级党组织把实施抗日的国民教育政策作为发动群众抗战的重要环节,坚持文化艺术为抗战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较早地开创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化事业,并以其卓著的成绩和鲜明的特点,为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光辉篇章。抗战开始后,为了改变文化教育落后的面貌,陇东根据地在财政困难的条件下,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发展中小学教育,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教育,如冬校、夜校、读书班、读报组,几乎村村都有,大办教育中,坚持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广泛推行抗战教育、国防教育,以唤醒民众的危机意识,培养抗战决心和民族精神。同时先后创办了《陇东报》《民众先锋》等20多种报刊,为宣传革命真理,教育、鼓舞人民和打击敌人,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文化上,中国共产党强调文艺工作要从人民大众中吸取养料并为人民大众服务,创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陇东根据地的文化活动更是充满生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此期间,延安一批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陇东挖掘素材,创作了小说、诗歌、戏剧、通讯等许多载入文学史册的优秀作品。《刘巧儿抗婚》故事轰动了陕甘宁边区,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诞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庆阳民歌,被誉为“黄土歌魂”。在数以万计的歌颂党和人民领袖的红色艺术经典歌曲中,从陇东根据地革命沃土中诞生并迅速唱红陕甘宁边区、响彻中华大地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民歌,对于宣传革命、瓦解敌人起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经典之作,至今传唱不衰。陇东根据地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发展生产和巩固边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夺取抗战胜利的精神武器,使陇东根据地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成为文化先进地区,为巩固和建设边区做出了贡献。

  四、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抗战时期,党的各级干部时刻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所以在组织建设上,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克服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等弊病。

  在陇东根据地,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执行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的干部管理教育制度、依法惩贪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精简机构和俸以养廉制度等一套科学的廉政建设制度,始终把加强党对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作为防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保证,狠抓革命理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作风教育,不断净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抵挡升官发财的诱惑,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防止失去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陇东根据地认真贯彻执行边区政府一系列惩治腐败和民主监督的法规、法令和要求,坚持依法惩治腐败和民主监督,始终把权力置于民主党派、专门机构和人民群众严格的监督之下。由于陇东老解放区从土地革命时期起,各级党政军组织在不同时期,在建立比较科学、适应各个时期廉政建设制度的基础上,既抓好贪污腐化、严重违法乱纪等大要案的查处惩办工作,又经常性地开展反对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请客送礼、奢侈浪费等腐败现象的斗争。同时,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使陇东老革命根据地廉政建设,廉洁政治,清廉作风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广大党政军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把陇东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推向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使之成为陕甘宁边区乃至全中国最文明进步的地方。

  五、军民一家,共筑抗战铜墙铁壁

  在对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认识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依靠和动员人民进行战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下,陇东革命根据地军民形成了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鱼水关系。“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关系极大地加强了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团结和巩固,筑成了一道保卫陕甘宁边区西南大门的钢铁长城。

  陇东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光荣的拥军优属传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陇东就是西北红军成长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陇东人民响应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号召,动员自己的优秀儿女参加八路军,或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或留守后方,保卫边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解除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1943年1月22日,陇东分区成立劳军委员会,领导陇东人民开展拥军优属活动,人民群众与八路军建立了骨肉之情,许多群众舍生忘死,掩护部队,救护伤员。每逢年节,学校组织秧歌队,群众主动筹集慰劳品,慰问当地驻军和军烈属。抗日民主政府还发动群众,帮助军烈属开展常年性或季节性代耕代收,砍柴担水活动,解决军烈属的生产生活困难,对一些特困军烈属政府不仅减免公粮捐税,而且还发放救济粮款。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为保障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后改为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并派三八五旅驻防庆阳。三八五旅驻防陇东期间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旅长王维舟经常教育干部、战士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部队的干部战士要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维护群众利益。留守期间,三八五旅旅部直属机关及各团先后帮助群众义务收割麦秋、锄草、为群众治病。战士们还经常利用生产、训练间隙,给群众挑水、扫院、打围墙、修房子,和群众建立了鱼水情谊。旅首长更是亲民爱民的典范,旅长王维舟在庆阳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群众爱戴,人称“王善人”。

  六、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发挥模范激励作用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是抗战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所在。抗战时期,边区的凝聚力来自党的群众路线。陇东根据地党政军领导和工作人员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成为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楷模。当时,陇东党政军干部在工作中始终将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手中的权利来自人民,时时处处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己任,把党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到全部工作当中去。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陇东各级党政领导在开展工作前,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和保护群众利益的根本方法,陇东的“三三制”政权建设、减租减息等等都是先试点调研,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然后再全面展开。特别是在陇东诞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其主要经验和特点即注重调查研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实质就是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创造性的运用到审判工作中,形成了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使边区审判作风焕然一新,它所带来的司法廉洁和司法便利之风使人耳目一新,甚至受到国民党统治区司法学家的赞扬,从而为解放区的司法工作树起一面旗帜,对新中国的司法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重调查研究的同时,陇东的党政军领导在确定工作目标时,处处照顾群众利益,在执行工作决定时,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陇东分区及各县机关带头参加,作出了表率。1943年春,西北局在延安召开高干会议,对在大生产运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陕甘宁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予以隆重奖励。会后毛泽东欣然为工作成绩显著、受到表彰的陇东老区党政军领导干部亲笔题词,勉励他们时刻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给关中分委书记习仲勋、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陇东分区专员马锡五、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华池县县长李培福题词分别是“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忠心耿耿,为党为国”、“面向群众”,为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树起了一面旗帜。毛泽东对庆阳老区干部的这些题词朴素而又集中地表达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的基本内涵,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毛泽东亲自倡导的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引下,陇东根据地各级党的干部始终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在陇东根据地的成功实践,不但使陇东根据地成为全国最文明、最进步的地区之一,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竖起一面旗帜,而且使陇东成为陕甘宁边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为陕甘宁边区成为新中国雏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为市委党史办副主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