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甘肃抗战 > 内容正文

甘肃是抗战时期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
来源: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2018-02-16 11:11:36

  抗战爆发后,随着沿海各省的相继沦陷,大陆腹地与外界的交通被切断,国际援助、进出口贸易只能凭借西南、西北地区。在西北,甘肃民工在没有施工机械的条件下,全靠人背、肩抗、铁锹挖,迅速修通了通向新疆、陕西、四川、宁夏的公路干线,使兰州成为西北公路中心和苏联援华空军中转站,承担了转运物资的重要任务。

  甘肃转运抗战物资的方式,在全国可谓独具一格,既有先进的航空运输和汽车运输,又有传统的驿运和筏运。抗战爆发后,甘肃的汽车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如西北国营公路运输局的汽车抗战初期只有400余辆,到了1939年,则达到1240辆之多。运输货物由1938年的1947吨增加到1940年的3350吨,甘肃的汽车运输业直接为军用物资的运输服务,大批的飞机等军需又通过汽车运输由甘肃转运到各地。甘肃的汽车运输业还为发展国际贸易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从苏联进口大量汽车、汽油、飞机及其他军需品和工业品,向苏联出口的矿产、皮毛、棉花、茶叶、生丝等,相当部分都是由甘肃的公私营汽车完成的,汽车踪迹还远至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八省区,有利地保证了国际贸易的进行。

  为了保证援华物资的顺利空运,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扩建了兰州机场,在兰州附近又新辟了东古城机场、西固城机场、中川机场、临洮机场,中苏空军联合空运大量的军用物资,仅苏联经过兰州援助中国的飞机就达千架以上。由于新兴的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的运力远远不能满足抗战物资运输的需求,甘肃传统的驿运和筏运大显身手,发挥其制造简便、投资少、适应性强等特点,成为运输物资的一大主力军。据甘肃省财政厅统计,1939年全省从事运输的马17.6万匹,骡14.6万匹,驴72万头,骆驼3.7万匹,构成了庞大的运输体系,1942年甘肃驿运业完成的货物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是当年国营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当时在甘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的16倍和7倍。

  具有兰州地方特色的皮筏运输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1936年,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组织了“皮筏运输工会”,主要为军需品运输服务,仅甘肃省驿运管理机关1941年征雇的皮筏为58只,1942年达200只之多。在1941年夏,国民政府油矿局通过兰州市政府,招聘20多名筏工,编组了5个载重6吨的皮筏,组成了皮筏运输队,在嘉陵江上试办筏运,从广元到重庆运石油,大获成功,轰动了重庆,成为中外记者的热门话题。

  可见,甘肃是抗战时期极其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从茫茫的戈壁滩,到滔滔的黄河急流中,到处都有甘肃人民转运抗战物资的身影,他们日夜维护着战时经济动脉的畅通,对抗战的贡献,完全可以同云南、同滇缅公路相媲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