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宁夏抗战 > 内容正文

一枚见证宁夏回族抗日救国的胸章
来源:常州博物馆 中国文物信息网 作者:李进兴   2017-09-14 15:21:00

6.JPG

  日前,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见到了你们宁夏回族的救国徽章,要不要?”“要呀!怎么不要?赶紧给我收下!”星期天赶去一看,果然是一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的胸章。胸章为圆形,直径约3.2厘米,厚0.1厘米,材质为红铜。徽章正面上方从右至左有“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字样,下方从右至左有“宁夏省分会”字样,字口用蓝色景泰蓝添涂。徽章正面中心为篆书体“回协”二字,“回协”二字和圆圈用白色景泰蓝添涂,周围用蓝色景泰蓝添涂。徽章背面有“944”的编号。这枚徽章的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8月宁夏各界筹备成立的宁夏回教抗日救国协会,并在1940年元旦在宁朔县王元桥举行成立大会,见证了宁夏回族抗日救国的历史。

  “七七”事变后,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上海、南京先后陷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冬,时子周、王静斋等在河南联络一部分当地回民组织成立了“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当时担任国民党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认为,全国各地回民多有自己的组织,但缺少统一的领导,国难当头,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实际需要,应建立全国性回民抗日救亡组织。在融合原有“回教促进会”“回教俱进会”“回教公会”的基础上,1938年5月,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在汉口宏昌皮货局由唐柯三主持召开了正式成立大会。会上推举白崇禧、时子周、唐柯三、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艾沙等32人为理事,推举尧乐博士、达浦生、王静斋等3人为监事,组成理事会和监事会,白崇禧为理事长,唐柯三、时子周为副理事长,制定了八项工作纲领:1.建立全回族的抗日统一战线;2.武装回民参加抗战;3.融合回汉感情,实现各民族大团结;4.训练与组织回教青年,充实抗战力量;5.向国际宣示中国各民族的统一并与一切回教国家取得密切之联络;6.救济回族被难同胞;7.肃清回奸及倭寇的一切走狗;8.组织在沦陷区域内之回民,保卫祖国。

  协会内部成立组织、宣传、调查等部,以及教育、青年、训练、救济等特种委员会,并决定当前工作为组织回民与武装回民,重点在西北开展工作。1938年7月,中国回民救国协会,迁往重庆张家花园62号(十八梯清真寺)挂牌办公。1939年8月,改称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成立之后,即着手在各省建立分会。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之一的马鸿逵也认为:本省乃西北门户,有休戚相关之连锁……且进而发动整个力量,担负神圣抗战工作,为当前的唯一任务,亦即回协分会之意义也。因此,他开始积极组织筹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省分会”。1940年元旦,在宁朔县王元桥举行成立大会及第一届全体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宁夏分会章程,并选定马鸿逵等25人为干事,马鸿逵、苏建三、马宣三、海涛、马如龙、翦敦道、刘抡英、金钟秀、马广田为常务干事,马鸿逵为干事长,苏建三、马宣三为副干事长,刘抡英为书记长,共选定干事152人,内分总务、组训、文化3组。当日参加代表1000余人,情况颇为热烈。会议决定县设支会,乡镇设区会,每寺设坊会,每户为一会员,全省成立支会所10所,区会所27所。

  回族在经济、政治及语言文化诸方面与汉族血肉相连,回族与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广大回族人民不仅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利益的坚决捍卫者,回族上层也是反对民族分裂的。这种民族爱国向心力正是宁夏社会各界及马家军走上抗日道路的内在原因。这枚协会徽章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8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