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宁夏抗战 > 内容正文

从报纸中看盐池县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来源:宁夏文明网 宁夏日报   2017-09-14 15:24:1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盐池县响应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自己动手”的伟大号召,献出自己的“三宝”——“咸盐、臭皮、甜甘草”开展大生产运动,对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解放日报》1941年5月20日刊登《三边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改善》中有“地处延安西北角之三边--定边,盐池,该处确有丰富之土产,俗称‘三边三宝’,即盐、羊皮、甜甘草。”

  《解放日报》1941年7月17日刊登《塞外的建设》中有“假如人们都知道‘三边有三宝’的话,而‘臭皮咸盐甜甘草’,又当首推盐池了。……位置在这儿的苟池、波罗池、莲花池、烂泥池等盐海,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的生产场。无论党政军民都可以自由打盐,自由运盐,并得到政府的特别保护,据我所得到的材料,以今年与1938年来作比较,盐田、人数、产量均增加数倍,而产盐则由坝子打盐发展到海面打盐与海底挖盐了。……皮毛的产量,仅1940年即产二毛,胎皮等60186张,羊毛25万斤,羊绒1万余斤。……甘草的产量,亦是颇为可观的。”

  《解放日报》1942年1月24日刊登《盐池成立元华纺织厂》中有“由靳体元、杨华亭、刘养民、刘占金等先生发起之‘元华纺织厂’业已开工,公私投资约为九万元,现正在技师张元贵同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今后将利用本县特产之羊毛大量发展毛织事业。”

  《解放日报》1942年9月9日刊登《建厅改良羊种》中有“最近该厅新从盐池一带,购来公滩羊百余只,此种羊毛细长曲湾众多,并可制二毛皮。”

  《解放日报》1943年3月27日刊登《三边军民努力挖甘草》中有“此地产草之主要地区为定边及盐池一、二、三区,其中尤以盐池三区安定堡一带,所产之草最为出名,素有‘天下甘草属安定堡’之称。”“定盐二县为甘草主要产地,故草庄群集,庄客分南北两帮,南帮多走郑州、洛阳等地,北帮走神木、榆林。”

  《解放日报》1943年5月26日刊登《盐池城市乡妇纺运动》中有“这里的妇女,向来是不事纺织的。组织妇纺运动,是一件从未做过的工作。但由于领导的得当,工作开展得很好,现已获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现在城市乡妇纺小组已拥有62个纺妇,已经纺线800多斤。……‘五一’劳动节,县抗联发动了一次竞赛。并在大会上奖励了当选的妇女。这个竞赛,已经更加提高了一般妇女的生产情绪。”

  《解放日报》1943年8月9日刊登《盐池运盐成绩卓著,超过任务4700驮》中有“盐池县运盐,截至六月份止,已运回12764驮,较原订8000驮任务超过4700余驮,为民众增收巨利。按县府原来估计全县有上等骆驼718头,长脚驴71头,全年可运盐6640驮,要完成任务,必须再行组织运输牲口,当即计划全县扩大骆驼130头、驴150头,再组织一部分友区骆驼及群众中能驮盐的牲口。”

  《解放日报》1944年5月12日刊登《盐池县区干部亲自教妇女纺纱》中有“近年来盐池妇纺工作发展很快,仅给元华工厂纺线即达2000多斤,妇女学会纺线的,达300余名。”

  《解放日报》1944年12月6日刊登《靳参议员兴办实业与地方公益》中有“去年是工厂生产向前发展的一年。在分区完成衣胎3万套、被胎4000套,及毡帽二万顶的任务下,元华工厂完成了衣胎1.2万套、被胎4000床、毡帽1万顶,保证了供给;同时工厂尚制成了群众的需用品。去年又大大的吸收群众股金,年底获得了2600万元的红利。”

  《解放日报》1945年8月10日刊登《盐池县征收商业税35万元》中有“县府于上月13日召集商民大会,讨论上季营业税征收办法,决定执行累进税条例,首由商人自动报数,然后经评议会评议,最后经全体大会讨论通过,现共完成流通券35万元,已收清。”

  (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供稿 特约撰稿:杜芳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