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中国三分之一的领土沦陷,苏联在法西斯的攻势下断绝了对中国的物资援助。中国周边的公路、海路完全被日军控制,中国被围成了铁桶,盟国的援华物资滞留海外,抗日志士们心急如焚。
1943年,陆振轩等几位内地大学生从英国人出版的一本书中得到了一条信息:从印度到新疆有一条驮马古道,不过这条古道要穿越青藏高原,其间还有几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路途充满了艰险。这位就是陆振轩。
几个青年学子义无反顾,赶到了新疆,从喀什、和田、克州三地筹集了1000多匹骆驼、马匹和牦牛,招募了180多名少数民族驮工,开始了第一次驮运6000个汽车轮胎的任务。当时国内不能生产轮胎,抗日前线的运输车辆已经开始趴窝。
1944年10月15号,经过1年多筹备,首趟运送抗战物资的驮队出发了。当年这条运输线上人迹罕至,驮队一边走一边将人员、牲畜吃的粮食和马料埋在土里。随着海拔越来越高,虽然没有背运货物,但驮工和牲畜依然险情不断,多名驮工因为高原反应病倒在路上。
更大的艰险发生在从印度列城返乡的道路上。出发不久大家就要翻越一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路上积雪达半米深,而且山势陡峭,羊肠小道外面是万丈深渊和咆哮的河流。骑马的时候,驮工的脚不敢踩脚蹬子,因为一旦马失前蹄,人可以第一时间跳下马背,不至于同归于尽。
高原反应太强烈了,高原之舟——牦牛走二三十步就要“呼哧呼哧”大喘气,必须停上几分钟才能继续前行。人就更受不了了,说话时先崩出一个字,喘口气休息后才能再说出第二个字。在卡尔松山口,山路的坡度足有35度以上,人只能躺在马身上前行。
55天之后,驮队终于到达新疆叶城,此时已经有100多匹牲畜和10多名驮工长眠在路上,人员死亡率超过10%。
但抗战急需的轮胎终于运回来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