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青海抗战 > 内容正文

从民间七份档案看青海民众抗日的情怀(2)
来源:“木兰百花园”   2017-11-10 11:05:38

  三、七十多年前的一份抗日传单

  这份传单油印在白报纸上,无抬头、落款、标点、年月,用繁体字,现以简化字标点评注。

  我热心热血的同志同胞们:

  总理说:“如果日本要动手,便天天可以亡国”。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积极准备亡我中国了。我们快要(做)各种积极的抵抗,并宣誓:

  1、永远不买日货!(海参也是仇货,勿谓恶小而为之)

  2、永远不卖东西给日本!

  3、对日本要存报仇雪耻的决心!

  4、永远要团结,精神一致与日本绝交!

  接以此连索(锁)(传单),须诚心履行上项誓言,宣誓在二十四小时内,照抄三十六份,寄于自己熟悉的各同志。同志如不履行上项宣誓及抄写者,家破人亡,子孙断绝。现广州市北大街张襄龙因未抄寄,妻子暴亡;又长寿西街张天禄亦未抄寄,房倒屋塌。抄者由善而福,不抄者由祸而灾!此连索(锁)由各位同志寄与吴铁城、寄与李云祥、寄与吴稚辉、寄与冯玉祥、寄与杨幸田、寄与唐元恭、寄与曾锦泽、寄与何兰生、寄与梁若谷、寄与梁建中、寄与张和三、寄与赵登禹、寄与王昆山、寄与王守衡、寄与杨全声、寄与邓宝珊、寄与马勋臣、寄与马敏斋、寄与马杰。

  首先要说的是这份传单制作于1931年至1935年之间,因为传单倒数第三人马勋臣即当时青海的执政者马麟。他在这个时间段内任青海省主席。故这传单至少有70多岁高龄了。传单发之广州市。

  其次,这份传单产生的历史背景应是1931年“九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已占领东北,并将侵略

  矛头直指华北,全国各地抗日运动风起云涌。但国民党内,在抗日问题上,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有违全民抗战的心愿。因此,这份传单就将手握军政大权,能够影响国家命运的人作为重点宣传对象。传单受寄的22位,均为国民党大佬。冯玉祥、赵登禹、卫立煌等为抗日名将;邓宝珊乃陇上名人,时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是一贯主张联共抗日的爱国人士,解放后曾任甘肃省长。马麟为马麒集团二号人物,1921年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参谋长,1930年任甘肃保安司令,1931年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与邓宝珊有金兰之交;马敏斋本名马肇业,为马氏集团的骨干成员。早年任宁海军机关枪营营长,是掌管马氏重型装备的司令,马麟任内为财政厅长;最后一位马杰,已故的绽福寿先生(马氏骑五军独立团少将团长)曾对我提及过,马杰字名叫马登云,以字行。青海民和县人,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回族青年。曾任湟源县税务局长,在任期间,他发现湟源赋税过重,便上书马步芳,要求减税,敢为民请命,难能可贵。抗战爆发,他辞官投考国民党庐山军官团学习。后任团长、旅长,率部抗战,身先士卒,多次负伤,屡立战功、后在著名的长沙战役中遭日军伏击而阵亡。

  其三,传单内容比较简单,方式也较原始。如用连锁方式传递传单,并说广州市民张某等因未抄送传单而遭祸患,此说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制作和传递者的抗日态度十分坚决,爱国仇敌的情怀跃然纸上。大声疾呼全国民众团结一致,积极抗战。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特征和民众心态。

  其四,传单传递人称马麟、马肇业之字,而不称呼本名。按当时的称谓习惯,说明此人是一位与马麟等关系密切的穆斯林,其身份不在马麟之下或辈数高于马麟,至少是同辈。马杰,则是发信人的小字辈,故直呼其名。马杰是否就是马登云有待再加考评。

  笔者认为这份70多年前的抗日传单,很有历史人文价值和地方特色,存世孤品,故记之。

  四、从马祥臣私札看青海穆斯林参加抗战运动的情况

  民间档案收藏家刘平藏有马祥臣大阿訇的私札一份,虽只有一百余字,但也反映了青海穆斯林各民族参与抗日救国的一个侧面,现将原件点注如下:

  敬启者,敝人此次奉命西来,宣传救国工作,辱承教胞欢迎,且蒙殷勤招待,至工作顺利进行,与公与私两两感激。由此,可见教胞等爱国之热忱,超乎寻常,最后之胜利良可信也。至敝人于闰七月初四由青启程,于十六日安抵京市。沿途均甚顺利,请勿远念。关于今后工作,正在计划中,兹以无他奉报,故将擘牒作谢,籍表寸衷。

  此致

  马祥臣先生台鉴:愚萧毓清谨启

  写信人萧毓清,本名萧德珍(1984——1943)。回族,天津人,时任陕西省西安市洒金桥西寺教长。是陕西省伊赫瓦尼派创始人,著名宗教人士刘遇真的得意门生,也是刘遇真的女婿。是一位精通阿文、汉文两家学问的大阿訇。他是我国著名阿訇王静斋的姨表兄弟。与西北及京津地区的著名阿訇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等关系密切,志同道合。萧毓清虔诚教门,精研伊斯兰学说,硕果累累,著述甚丰。重要著作有:《醒迷要录》《箴德珍阿訇宣言》等。萧毓清品学兼优,人脉甚旺,爱国爱教,在西北穆斯林各民族中很有影响力。因此,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萧毓清阿訇受邀为委员之一。

  青海是穆斯林民族较为集中生息之地。由于青海政治、地理、人文的特殊性,信仰伊斯兰的各民族在抗日救国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爆发时,主政青海的马步芳(回族)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命,组建青海骑兵第一师,共8000余人,开赴抗日前线。这支由汉、回、藏、蒙、土、东乡、撒拉等民族组成的抗日队伍中,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占较大比例;师长马彪(回族),营团以上军官穆斯林占到40%。由于穆斯林的官兵多蓄胡须,彪悍威武,形象显明,所以日冠称马彪师为“马回子军”。骑一师驰骋抗日疆场,奋勇杀敌,在陕豫战区,屡摧强敌,杀出了河湟健儿的威风,名震大河上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曾多次传令嘉奖。

  大后方的青海穆斯林民众积极参与了青海人民抗敌后援会、国民精神总动员会青海分会、抗日义勇军、抗日童子军等救亡组织。

  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认识到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各民族中,蕴藏着抗日救国的巨大能量,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组织动员,特派遣萧毓清先生赴青海,就是开展此项工作的一个方面。

  萧毓清在青期间,广泛接触了穆斯林抗日团体、党政军及穆斯林各界人士,便有了“青海教胞爱国之热忱超乎寻常”的认知,从而更加坚定了“最后的胜利良可信也”的信念。这封信是他回南京后,写给青海穆斯林的领军人物、时任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祥臣先生的致谢信。

  马祥臣(1885——1950),本名马禄,字祥臣,原籍甘肃河州。

  信中将“祥”字抹去,是因为此件的保存者在“文化大革命中”既不愿将这份文件销毁,又怕为此而遭到牵连,因此就来了个“留名减字法”。一旦红卫兵找上门来,可打个马虎眼。

  马祥臣出身西北回民望族。其父为清末甘肃提督马安良的堂弟,其母为民国时期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麒之妹,与马步芳、马步青为姑表兄弟。马祥臣少而聪颖,勤奋好学,大器早成,18岁时即成阿文大学“穿衣挂幛”(对研读伊斯兰教及波斯文原著经典达到规定水平,并能担任其他清真寺主讲一职的阿訇举行的仪式)。

  1931年被聘为西宁市路林巷清真寺开学阿訇。1932年,马祥臣被聘为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教长,并连任15年。在任期间,为发扬伊斯兰教义,培养人才,殚精竭虑;倡导伊斯兰经堂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了不少伊赫瓦尼派的人才,门徒遍及甘青,远及上海、武汉、陕西、四川、河南等地;他大力提倡穆斯林各民族努力学习汉文,加强民族间的人文交流;他生活简朴,不准清真寺向教民摊派财务;他力主各民族、各教派团结和睦,曾主持和化解多起民族间、教派间的纠纷;他心底宽厚,以善待人。他曾利用自己的身份,力劝马步芳宽容被俘红军战士,并解救多名被俘红军返回故乡。他的宗教修养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青海伊斯兰教界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萧毓清到青海,自然要拜访马祥臣先生。可惜二人交往之事,只留此雪泥鸿爪,吉光片羽。还望知其详的同仁,着笔以补其不足。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