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争若祖生鞭,抗日复仇谁不前;
愧我风华正茂时,争立战功列英传。
这首诗反映了青海骑兵师奋勇抗日的真实写照。抗日战争爆发后,青海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九·一八”事变,红军北上抗日激发了青海各族各界的爱国热情,尤其有许多青年学生寻求救国的途径。青海各中小学纷纷组成抗日义勇队,抗日敢死队,抗日宣传队等,抗日组织后又成立“青海全省学生抗日义勇军”青年从军赴汉中进行抗日训练,全省各族各界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迫于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和各族各界的呼声,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下令青海马步芳派出一个骑兵师开赴抗日前线。青海骑兵师的士兵由青海各地的汉、回、藏、撒拉、土、东乡、保安、蒙古等民族子弟8000余人组成,全师三个旅,由马彪担任师长,于1937年9月1日从西宁出发,奔赴抗日前线。
这支部队在豫东、鄱陵、扶沟、西华等黄泛区和皖北一带英勇善战,赴汤蹈火,出生入死,打击日军,在历次战役的战斗中消灭敌人,取得重大的战果。特别在这些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鼎力协助下,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重创日军。
青海骑兵师在抗战八年期间,悉知日本飞机两次轰炸西宁投弹230枚,炸毁民房520间,炸死平民43人,炸伤28人,受害民众160户,烧杀则白骨含冤,屠戮则殃及妇孺,消息传来,青海抗日骑兵师挥戈杀敌,视死如归,英勇善战,前赴后继。西宁诗人周光辉有作:“浩劫来边地,飞机炸省垣,倭奴何太狠,几日报血仇”。
据《青海通史》《青海文史资料》记载:“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被迫抗日,国民党军队开始陆续开赴前线。1937年8月,蒋介石命令马步芳出兵参加抗战。马步芳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呼声的感召下,对抗日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同时出于乘机扩编部队的图谋,决定在保存他的正规部队实力的前提下,派出一支部队开赴中原参加抗战。马步芳以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第二旅各一部分为基础,征调了大通、互助、湟源三个县的民团(其中精壮用以补充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被抽调后的缺额),还有第一OO师淘汰的老弱士兵,以及驻防在河西走廊的马步青部骑兵第五军第二旅马禄部和第二团马秉忠部,组成了一支约有8000人的骑兵师,士兵有回、汉、撒拉、东乡、保安、藏等各民族之人,尤以回族为多。显然,马步芳抽编的骑兵师并非其主力,派出这样一支队伍出省抗日,对他的军事实力并未造成什么影响。正如马步芳在骑兵师出师大会上所说的:“虽然派出了这一师人马,我们的主力并未变动”。大量训练有素装备优良的部队被留在了后方,造成精锐部队闲置。虽然马步芳的抗日行动不比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四川刘湘,山西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比起近邻宁夏马鸿宾来,带有更大程度的消极、被动和局限性,然而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亡国之祸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奉命派兵参加抗日,加入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列中,表现了一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从而对保证西北抗日后方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