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战时期的新闻出版(二)
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2020-07-30 09:32:46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民政府政治中心不断内迁,新闻中心也跟着辗转迁移,从上海、南京到武汉、长沙,再到重庆、桂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向国民政府提出取消《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和《新闻检查条例》,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上海首先成为进步新闻事业的中心,《救亡日报》《抗战》(曾改名《抵抗》)《救亡周刊》等一大批抗日救亡报刊在上海纷纷问世。

  《救亡日报》创刊于1937年8月24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是全面抗战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救亡日报》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报纸。

  《抗战》(曾改名《抵抗》)创刊于1937年8月19日,由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创办并主编。

  《救亡日报》创刊号

  《抗战》三日刊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武汉成为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局面形成,大批新闻工作者、众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及机关、出版机构云集武汉,为宣传抗日救亡,创办大量报纸杂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武汉创刊、复刊的报刊近200种,书写了新闻出版业的又一新篇章。其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影响力很大。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新华日报》重视在各界人士中广交朋友,请知名人士撰稿。从创刊之日起,就辟有以“促进团结,维护抗战”为己任的《团结》专刊。

  《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以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中共全面抗战的路线为宗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的主张,毛泽东关于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思想,党的其他领导人有关抗战的言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战绩都是通过《群众》周刊介绍给国统区人民的。

  《群众》周刊

  全面抗战爆发前,上海是全国的出版中心,上海陷落后,武汉成为全国的出版重镇。50多家出版机构先后迁汉复业或在汉创办起来,联合组建武汉出版业抗敌工作团,出版了大量的抗战书籍。

  《全民抗战》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邹韬奋创办的,集出版、发行和销售于一体的生活书店。迁到武汉的生活书店,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作迅速开展,书店出版有《全民抗战》《文艺阵地》《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并继续出版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译作、中外文学名著及很多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和鼓励抗日救亡的通俗政治图书、文艺读物。

  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相继沦陷。至此,短暂的武汉新闻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全面抗战期间,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报人汇集,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全面抗战时期,在重庆发行过报刊的报社、通讯社就多达200多家。八年全面抗战,重庆的新闻媒体在艰苦的环境中,迅速地将中国抗日战争、解放区及敌后艰苦斗争的情况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

  生活书店重庆分店(1937)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1月在武汉创刊的报纸,武汉失守后,1938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出版。《新华日报》以本报专电、战地通讯等形式大量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的真实情况。

  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桂林成为沟通重庆、香港和沦陷区的枢纽。大批进步作家和文化界人士如郭沫若、茅盾、夏衍、巴金等先后云集桂林,使桂林文化、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出版了许多进步报纸和杂志,例如《新华日报》在桂林设立分社,公开发行报纸,出售进步书刊。

 
   主要内容和图片出自《文化抗战珍档:抗战文化的崛起 民族精神的呐喊》(刘民钢、蔡迎春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