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洋泾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是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曾东渡日本访学的浦东儒商张载伯先生所创办。1933年7月,首届初中毕业生前往当时南市清心女中大礼堂参加竞考,不少学生名列前茅,洋泾中学因此远近闻名。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寇炮击国民党浦东驻军张发奎部队,炮火摧毁了洋泾中学教学楼。战火既兴,校舍又毁,不少学生家庭因战事纷纷举家过江到租界避难。存亡关头,洋泾中学的教师们面临抉择:如果学校关闭,那么浦东学子上学怎么办?如果依然办“市立”中学,就意味给伪政府、给侵略者当汉奸。学校决定率领部分坚守讲台的教师迁址租界。当年秋天,洋泾中学随同上海的部分市立学校集中在黄炎培先生创办的卢湾通惠小学校园过渡。后来,洋泾中学与其他市立中学一起,分别化名为“私立”学校,进入租界,坚持教学。其时,洋泾中学的化名是“私立江东初级中学”。
“孤岛”岁月里,校董会聘请棉纺界巨贾姚义璋、协大祥老板闵祥麟先后担任校董会主席,为学校发展募集了教育经费,很多西迁的市民仍慕名将子女送往“江东”就读,初中三个年级连同小学部共有学生 550余人。那口辗转租界、见证烽火课堂的青铜校钟,至今敲响在洋泾中学的校园里。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师生同仇敌忾,连柏生老师号召师生走向抗日战场,筹建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在南汇发展抗日队伍,栉沐腥风血雨,转战浙江四明山区,孕育新四军浙东纵队,被选举为浙东行政公署主任。那一代师生可歌可泣的抗日壮举,铭刻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图卷中。直到今天,洋泾中学学生党校每年组织师生奔赴浙东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寻访连柏生老师的抗战足印,以期让一代又一代学子铭记硝烟,继往开来。
“歇浦一衣带,中外寰瀛通,其左蔚人文,百年学有宗。”这是已故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对故乡浦东教育的称颂。侵华日军对浦东教育的摧残和破坏,至今仍然保留在几代教育工作者清晰而沉痛的记忆里。
抗战期间,洋泾中学迁址租界,漂泊九年,忍辱负重,矢志不渝,坚持理想,直至胜利。抗战胜利后,“上海市立洋泾中学”重返浦东复校,浦东地区有九所小学校长联名写信要求洋泾中学扩大招生,以使更多的浦东学子能接受优质教育,反映了抗战胜利之后人民群众对浦东社会事业发展的期望。
复校之际,高克继校长把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了九年的“江东中学”校牌赠送给家乡北蔡继续办学,江东中学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北蔡中学。洋泾中学还在洋泾古镇接管一所分校,分校后来独立发展成为建平中学。洋泾中学复校时建起的第一幢教学楼,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被列入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