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日寇铁蹄下的抗日游击小学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6-12-22 15:09:24

在我幼年时期,正赶上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虽已过70年了,但仍记忆犹新,许多感慨系在心头。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侵华战争的步伐,1938年底,日军向我老家蠡县进军,他们沿途占城掠地,肆意烧杀抢掠,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死在他们的屠刀之下。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燃起一片一片抗日烽火。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我少年儿童也不例外,也投入到了火热的斗争中去,各村组建了儿童团,成立了抗日游击小学,坚持学习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如站岗、放哨、捉汉奸,募捐、送信、作宣传。区委在学校成立了除奸队,为党的外围组织。那时学校没有固定的校址和教室,有时在各家各户,有时在青纱帐里,树林里,潴龙河的沙滩上。更没有桌椅板凳,没有统一的课本教材,教材大多是教师编写,自己刻印后发给学生,教学一般采用教师巡回上课,学生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学生常常在地上写字,做算术题,有时分组讨论。敌情紧急时,则利用导师生制,即教师把功课讲给优等生,再由这些学生讲给大家,以完成教学计划。当时我们编了个顺口溜:“没有老师自己钻,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桌子趴膝盖,没有凳子搬块砖。”这正是当时艰苦学习条件的真实写照。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刻苦认真。学校文化生活异常活跃,在潴龙河的河套里跑步,在沙滩上翻跟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

“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到前线去吧。走向民族解放的战场......”

“我们生在蠡县,我们长在蠡县,我们都是蠡县的战斗员,我们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保卫田园,誓与日寇展开生死战......”学生们还自编自演小型活报剧,如《打击鬼子》、《坚壁清野》、《不识字的害处》等,以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宣传群众,鼓舞抗日热情。

1942年,日寇气焰愈加嚣张,对抗日游击区开始了“五一”大扫荡,施行“三光”政策,那时岗楼林立,壕沟如网,离我村很近的北高晃村就设了岗楼,是日本军队统治周围村庄的一个据点。岗楼里的日伪军,经常出来扫荡,进行拉网式的搜查,抓人,放火,抢粮,对日斗争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在环境极端困难和异常恶化的情况下,学校解散,学生转入地下活动,做秘密侦察工作,一部分学生深入到敌人办的日伪学校里边去,在日伪小学里展开了对日斗争。学校也开始有了党的组织,张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原保定市一轻局党委书记,现是离休干部),日军为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强迫学生学日语,学生坚决不学,一个外号叫“齐头牛”的伪教师,为此经常对学生进行体罚,打骂学生,学生们恨透了他。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一天夜里,十几名大一点的学生,进入学校把他抓了出来,弄到黄庄村东的树林里,打了个半死后,将他活埋了。同学们就这样经常经受着锻炼和考验。

日寇铁蹄下的抗日游击小学,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建国后,我们在抗日游击小学的同学,大多数参加了国家各行各业的工作,成了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回忆起来,倍感欣慰和自豪。

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将被亲历过的人们深深铭记。在这段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是今天活着的人们要珍惜的宝贵财富,要继续发扬。

(《党史博采》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