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日干部学校——晋绥一中(二)
来源: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作者:晋绥一中校史编写组   2017-11-11 10:56:19

晋绥一中校史编写组 郭守譓 秦汝哲 郭树选
 

四、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的校风

“我们生在民主的新政权下,

我们长在吕梁山的怀抱里

为民族的解放,人类的幸福,来到这里学习。

友爱团结,艰苦奋斗,

活泼严肃,勇敢沉着,

我们的校风!……”
 

  学校的校风经常写在师生们住的窑洞里和课堂上,而且被编成歌曲,在开饭、点名之前都要唱一遍。不仅写和唱,而且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行动中,人人都体现出这种优良的作风。

  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多数是共产党员,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当时没有现成的课本,教师们既亲自动手编写刻印讲义,又与同学们一起背粮、背炭、打柴;既要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要讲课、批改作业、评分记分,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同学们不但从教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而且从他们的行动中看到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940年12月,日寇又开始了疯狂的冬季扫荡,我们学校从化林村出发,经三天三夜的急行军,经紫金山转战兴县的蔡家会。在行军中,老师们一面给同学们做宣传鼓动工作,提高士气,同时事事处处作表率,吃苦受累的事情带头干。同学中,年龄大的照顾小的,身体好的照顾弱的,表现出坚韧顽强的英雄主义精神。

  学校转移到了神木县的彩林村、王家沟、郭家墕村继续上课学习,但粮食问题仍无法解决。于是派出干部邢静修同志(毕业于山西忻州中学师范4班)带队,组织中一、中二班同学十余人到河东兴县催运粮食。背粮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共产党员总是自告奋勇争着去背。刘世栋(1945年在晋北牺牲)、刘世万、张耀兴(在解放东北时牺牲)、郭树选、王觉民等同学都积极承担背粮任务。平时,大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打柴,师生们也是各不相让。当时虽然每人每日供应粮食的标准是一斤四两,但很难达到;食油三钱,食盐五钱还常常买不到手,但同学们仍坚持上课、出操,紧张地学习。住河西二十多天后,扫荡兴县的敌人被我军击退,学校又返回兴县,住在王家塔村。

  日寇的这次扫荡极其残酷野蛮,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杀害了不少乡亲。当我们返回王家塔村时,老百姓失去亲人,许多窑洞、门窗也被敌人烧毁了,群众缺衣少食,情绪低落。我们一方面做群众工作,坚定大家抗战的信心,一方面抓紧上课学习,准备寒假考试。这时我们的生活更困难了,吃的都是敌人烧过的粮食。考试结束后,就在当地过了春节。领导千方百计要来一部分小米,春节时大家吃了几顿小米干饭。春节过后,我军反扫荡取得了胜利,学校决定仍返回临县,同学们都很高兴。

  1941年2月底,学校由兴县王家塔出发,经兴县康宁镇、临县窑头等地行军五天,又回到临县化林村驻扎。针对群众情绪低沉的情况,全校师生立即深入群众中进行宣传工作,还组织演出话剧,使群众逐渐懂得了抗战必胜的道理。同时,我们严格地遵守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但为群众挑水扫院,而且关心他们的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困难,我们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1941年虽有背粮、背炭等活动,教学还能够正常进行,还派出邢静修同志到八分区、交城、文水、孝义等地继续扩大招生。1941年入冬,日寇占据了三交镇,学校在化林不能居住,又转移到上白塔村驻扎。住了几个月,日寇又发动了夏季扫荡,学校再迁往克虎寨。这时进行了暑假考试,同时派出老师到临县、王家坪高小及离石高小招生。在克虎寨对新招的学生进行集中考试,合格的当即张榜录取。这批学生年龄较小,程度较好,于是成立了中三班,将原中二班的部分同学组成师范班,目标是培养完小教师;原预备班的同学升入中三班,取消了预备班。

  1942年秋天,日寇又开始了大扫荡,并在一段时间内占领了临县,学校迁至佳县暖泉会驻扎。当时因天气寒冷,学生没有棉衣,于是动员家在内地的学生回家取棉衣。

  到了冬季,因八分区日寇不断扫荡,驻八分区、交城一带的永田中学无法正常学习,上级决定将永田中学并入晋绥一中。当时我们学校已于10月份到达佳县木头峪驻扎教学,比较安定正常。当永田中学的纪昌主任、武子佩、向群等老师带领永田中学同学来到一中时,全校师生非常高兴,组织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并相互演出文艺节目。当时来到晋绥一中的同学有陈敏(女)、周国俊、宋乃良、刘振华、武毓英(女)、何岩(女)、赵改英(女)、胡淑英(女)等20多人,分别编入中二班、中三班、师范班学习;同时将原中二班的部分程度较好的同学编入中一班,李元鸿、白鹤、张喜、霍元才、肖南、杨章等同学编入中三班或师范班学习。很快学校进行了期终考试,出榜公布了学生的操行评语、考试成绩,并放10天寒假。在这期间,还帮助临县地方上培训小学教师,将培训的试卷带回学校,王玉荣、成世祥、李元鸿、杨章等同学参加了阅卷评分工作。

  那时学校相对安定,教学活动比较正常,但在我们驻扎的地方,国民党特务捣乱破坏活动频繁。学校成立了一个武装警卫组,住在校部附近,白天正常上课,晚间轮流放哨,以保证师生的安全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从晋绥一中成立到1942年,学生会的工作非常活跃。每一学期开始,都选举学生会干部。学生会辅助教师开展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社会调查、文体活动、生活伙食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建校初期,任尚歧、李荣都担任过学生会主席。

  1942年,在克虎寨民主选举了学生会,主席李元鸿,组织部长郭树选,宣教部长王泽民,社会部长王璞,女工部长岗毅。学生会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协助学校搞好教学工作。对学员中的好人好事及不良风气,学生会都利用开饭、整队、唱歌、出操的时间对学员讲话,开展鼓励与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1943年春末,因抗日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晋绥边区政府指示,学校于5月14日召开全校大会,校长王静野同志宣布中一班提前毕业,分配工作,并宣布了调走同学的名单。学校领导与党组织对这次学员毕业分配非常重视,为每一个同学做了鉴定,灶上将喂的三条肥猪宰杀,全校来了个大会餐,连续做了几顿好饭。各班同学都出了墙报,并召开了全校欢送大会,校长、老师、同学们纷纷发言,鼓励毕业同学在工作岗位上为抗日战争,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整个学校一片欢腾。

  5月18日毕业学员离校时,全校师生在木头峪再次组织欢送,欢声笑语,歌声嘹亮,《再会吧,在前线见》等歌曲不断唱响。校长找到领队的郭树选同学谈话,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到抗日的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服从组织分配,向老同志学习,坚决抗战到底!当天上午,毕业同学告别了培养自己数年的母校、老师和同学,整装东渡,向抗日前线进发。经过五天行军,他们于5月23日来到晋绥边区政府民教处,报到后住在赵家圪台招待所,在6月3日分配了工作,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尚能记得的15名同学分配情况如下:

  晋绥边区银行李元鸿、薛怀清、高积文、车廷权、李丁(女);

  晋绥边区公安总局王玉荣、郭树选、刘正俊、霍元才;

  晋绥边区高等法院张兴、刘世栋;

  晋绥边区民教处冯秉祥(冯冰向);

  晋绥边区禁烟督察处崔石范、李宁、刘绍斌。
 

  资料提供:郭守譓子女郭小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