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大学 > 内容正文

淞沪抗战:学府之殇!同济的1937
来源:搜狐网   2020-04-18 09:28:10

  在百年同济与上海相濡以沫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段闪着光、溢着笑、飞扬着青春、谱写着辉煌的记忆,那就是在吴淞的日子;更有一段含着泪、忍着痛、承受着屈辱,坚定着信念的记忆,那也是在吴淞的日子!

  吴淞,这块位于上海市北部、黄浦江入海口的要地,既是上海的门户,也是近现代上海烽火硝烟的见证。在“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吴淞承担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也发出了中华民族的怒吼。在震耳欲聋的战争硝烟中,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对吴淞进行了残酷的轰炸,尤其是用多枚炸弹对重要的文化机构同济大学校园进行了多次轰炸,最终使同济大学吴淞校园沦为一片废墟,留下了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学府之殇”。

  自1917年被迫从上海市区搬至吴淞,到1937年吴淞校区被毁被迫西迁,同济在吴淞的二十年,从租借校舍、购置荒地开始着手营建,从私立大学发展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首批国立大学,从医工两科发展成为拥有医工理三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在吴淞扬帆远航,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中心。

  1919年,同济在吴淞购地,1920年开始新建校舍,由学校德籍建筑学教师埃里希·欧白兰设计。1924年5月18日新校舍主体落成。主要建筑物有大礼堂及办公室、工学院教室(33间)、医学院教室及解剖学馆、生理学馆(40间)、医学院病理学馆、药物研究馆、德国教授住宅(100间)、大学部学生宿舍(94间)、附设中学部及德文补习科教室与宿舍(116间)、附设机师学校宿舍(31间)、实习工厂(9个车间)等,计400余间,占地198亩。

  1923年4月24日,教育部下达指令,学校名称改为同济大学。1927年7月,同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确立的第一批国立大学。1930年医科扩为医学院、工科改为工学院。1937年成立理学院,同济成为具有医、工、理三学院的大学,并附设高级中学、德文补习科和高级职业学校。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对吴淞地区的工厂和学校进行了狂轰滥炸,同济大学受创严重。主要建筑如大礼堂、实习工厂等被毁,图书、机器、标本、模型等设备损失严重,全校师生暂迁市区巨濑达路(今巨鹿路)民生坊,租赁民房上课。但全校师生不畏列强,团结一心,经过半年抢修,被毁校舍恢复旧貌。1932年8月25日,学校迁回吴淞。

  吴淞校区大礼堂被炸前后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此后,校园多次遭到轰炸,尤其 8月28、29日,日本飞机接连轰炸吴淞地区,同济大学大礼堂、工学院、电机馆、材料试验室、实习工厂、教授住宅及学生宿舍等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校园完全被毁。

  吴淞校园被炸毁后,同济师生被迫离开了苦心营20年的校园,国难当头,同济师生发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历经6次迁校,辗转沪、浙、赣、湘、粤、桂、滇、黔、川9省以及越南,越过千山万水,忍受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总行程11000多公里,竭尽所能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沿途招生就业,为祖国输送了大批人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同济大学吴淞校园被日军残暴轰炸虽然发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今天看来,仍然发人深省。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受到外国强权的凌辱。也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