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大学 > 内容正文

八年全面抗战这一路,南京大学从未缺席
来源:南京大学网   2020-04-18 16:09:01

  1945年8月15日 中午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如果说“12·13”标志着被黑暗吞噬,那么“8·15”则意味着光明重来。

  抗战八年,烽火连天。

  彼时,炮弹、牺牲,中国大学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

  彼时,抗争、迁徙,中国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

  而,南京大学从未缺席。

  南京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从“九·一八”事变后救国图存风起云涌,到“七·七”抗战后筚路蓝缕浴火重生,在全民族反抗侵略者的怒潮中,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师生员工所表现出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感天动地。

  他们的爱国义举,应该被国家所铭记,被南京大学所铭记,被南大人所铭记。

  同仇敌忾,救亡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相继停课示威游行,反对政府对日妥协,请愿抗日。

1931.9.22 蒋介石在中央大学礼堂前接见请愿学生  

1931.9.23 中大、金大师生联合南京各界民众举行有20余万人参加的抗日示威大会  

   

  1931.9.28 中大师生近千人冒雨列队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请求政府对日宣战

  “一二·八”抗战中支前御敌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师生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组成各种宣传、慰劳、医疗、义勇军分队,积极支援前线作战,抗日救亡进入新阶段。

  华北事变前后抗日爱国运动的高涨

  华北事变后,金陵大学的教师同学带头掀起了一场抗日爱国运动,他们御侮募捐,资助东北义勇军和长城抗战,捐建国旗杆,扬国威;并且声讨殷逆,投身“一二·九”运动。

  资助义勇军和长城抗战

  自强不息,西迁办学

  “寇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机的连番轰炸下,中央大学损失惨重,建设万人大学的宏大计划随之夭折。

  “沙坪坝建校创奇迹”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西迁重庆,建筑临时校舍,以适应长期抗战的形势。

  经过42天的日夜施工,中大松林坡临时校舍竣工,可容纳师生千余人,创造了建校史的奇迹

  重庆中大柏溪分校

  “六校共处的华西坝”

  1937.9.18 金陵大学停课迁校。次年3月1日,金陵大学在成都华西大学校园内组织开学。

  与金大同期迁址华大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中大形成了六校共处华西坝的格局。

  筚路蓝缕,弦歌不辍

  钻防空洞成了“必修课”

  转移到大后方的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同样受到大规模的轰炸,建筑物被毁,教授、学生遇难时常发生,因此钻防空洞成了师生员工的共同“必修课”。

  被敌机炸毁的金陵大学华西坝校舍

  战火硝烟中培养的科技精英

  在战火硝烟中,中央大学并没有放弃对优秀人才的培养:西迁办学将近9年,中大、金大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遍布抗战和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

  优秀校友

  不畏强暴,顽强抗争

  抗议暴行,救助难民

  南京大屠杀是南京的悲痛。30万无辜百姓惨遭杀戮。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大学几位教授同美国传教士米尔士建立“南京安全区”(亦称“难民区”),让25万难民得到救助,免遭屠戮。

  南京沦陷前,鼓楼医院即已成为救治中国伤兵的主要医疗机构之一。南京大屠杀期间,每天惨遭日军杀伤的平民不可计数,位于难民区内的鼓楼医院是城内施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的唯一正规医院。

  金陵大学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收容所,收容难民最多时达3万人。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集中容纳妇女和儿童的难民收容所,留守校园的教职员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4000余名妇孺,使他们免遭蹂躏。

  清毒运动

  1943年底至1944年春,为了使日本侵略者推行的“毒化”政策破产,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南京中央大学爱国学生利用敌伪内部矛盾,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运动浪潮持续四个多月,波及敌占区诸多城市,也震撼了日本朝野。

  在“清毒运动”中青年学生正在搬运抄出的鸦片

  精忠报国,众志成城

  投笔从戎,奔赴疆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抗战爆发后,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曾掀起过四次从军热潮。众多有志青年投笔从戎、奔赴战场、保家卫国。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1941年4月,中大艺术系教授徐悲鸿将出国讲学和举办画展所得40万元全部捐献国家,支援抗战。

  1942年6月29日,中央大学艺术系“嘉陵美术会”欢迎徐悲鸿教授由南洋归国返校联欢会合影

  1944年5月,中大医学院歌咏队为救济河南灾民在成都举办募捐义演。

  深入城乡,动员民众

  1939年,中大医学院和金大学生到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和注射霍乱预防针

  1938年至1944年,中央大学与重庆大学联合组建“嘉陵歌咏团”,唱响抗敌战歌。图为歌咏团成员合影

  浴火重生,凯旋东还

  制宪会议展风采

  《联合国宪章》中译本由中央大学教授杨兆龙完成。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1年并入金陵大学)校长吴贻芳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1945年6月26日,吴贻芳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杨兆龙教授受命翻译的《联合国宪章》中译本至今仍是中文规范译本

  欢庆胜利 东还复校

  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野蛮侵略者。中大、金大师生与全国人民一起庆祝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随后东还复校。

  1946年11月1日,中大东还就绪,开学上课

  揭露暴行,正义审判

  东京审判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东京审判”中,作为大屠杀的目击者,金陵大学贝德士、史迈士教授和威尔逊医生先后出庭,向法官提交铁证,使制造惨案的元凶依罪伏法。

  1944年2月国民政府外交部亚东司为查找南京大屠杀目击证人与金陵大学的来往公函

  南京大屠杀见证者、金陵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外科医生威尔逊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

  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拉贝故居

  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拉贝旧居”,是约翰·拉贝(John Rabe)在金陵大学租用的住宅。南京大屠杀期间,他被视为守护难民生命的“活菩萨”,其宅院也作为难民收容所之一救助了600多位难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既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期原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所在地,也是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1996年5月,南京大学在此勒石以铭:“永志哀痛,藉慰无者,兼勉后人,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学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祭奠仪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