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大学 > 内容正文

抗战烽火中的甘肃学院(三)
来源:   2025-05-26 11:36:54

  朱铭心与顾颉刚首聘甘肃学院

朱铭心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铭心同情、鼓励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支持保护青年抗战团,引起当局的注视,于1938年被软禁,受到迫害,几被暗杀。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他得以脱身离开兰州,流落西安、重庆等地,靠出卖文牍谋生,生活极度困难,以至于曾将自己两个幼小的儿子放在重庆街头无人看护,被人抱去下落不明。尽管身处生活困境,仍不忘国家的命运,心系乡亲,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组织成立旅渝同乡会,出任副会长,以图回报家乡。同时还积极参加四川的民主运动,加入民主同盟,担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推动抗日民主运动。此后投笔从戎,经贺耀祖(曾任甘肃省主席)介绍,在汉口第三集团军孙相莹的司令部任上校参议,随军开往郑州、永川等地与日寇作战。

  兰大有“三宝”,图书、仪器、顾颉老。1937年9月29日著名历史文化学家顾颉刚抵达兰州。顾颉刚游览了黄河铁桥,写到自己初来乍到的观感:“足下黄流滚滚,皮筏去疾如矢,胸中为之开畅。河边多水车,藉风[水]力转动,可以灌高地;城中居民食水皆由水车从城头输进,亦奇观也。”参观了兰州中学、师范学校、甘肃学院、省立民众教育馆。顾颉刚在新舞台看戏后,谈了自己的感触:“临洮戏院无顶棚,夜中观剧,星月粲然。兰州则已加布幕,此犹古制也。又,捧角者以红绸掷台上,司事者拾之而围于演员之身,终场不去,亦从古代‘缠头’之意。”(按,时髦的说法叫“粉丝”给自己喜欢的演员披红挂彩,这种习俗至今犹存。)10月19日,顾颉刚到中山市场购物,顺道游览了普照寺,写到:“寺有大钟,重万斤,金代物也。”下午,他步行前往五泉山游览,认为“甚有林泉之胜,新筑台阁亦多”,且“茗于山麓”。回来后,“参观教会所办医院、清真小学、曹家厅女子小学等”。然后,“又至文庙碑林,见明肃藩翻刻之《淳化阁帖》甚完整。夜,到西北大戏院看晋南丑演《龙凤旗》等剧,十时归。”20日,顾颉刚参观了五泉图书馆,因避日本飞机的空袭,馆里书籍“尽疏散”。10月22日早晨,顾颉刚上街吃了兰州的“羊肉泡馍”后,前往西宁考察。在兰州到永登途中,“一路颇见左公柳”。

1937年顾颉刚先生与《老百姓》十日刊同仁合影

  自1937年11月8日至1938年1月3日,顾颉刚迁居兰州贤侯街(今贤后街)45号,作为办公地点。顾颉刚被当时来兰州的省外留学生抗战团、省妇女慰劳会、青年抗战团、伊斯兰学会等团体聘请为顾问或指导员,“又创办《老百姓旬刊》作通俗之抗战宣传,故亦作久居之计”。期间,12月4日及21日,顾颉刚写到“日机又来兰州轰炸,屋瓦皆震,群心震荡,谣传日军已到额济纳,不久便将南攻,皋兰居民相率拟走避,予不知当税驾何所,听诸天命而已”。因为受甘肃学院朱铭心院长的聘请,拟担任特约讲座,他在考察途中又加紧备课,“点读皮鹿门《五经通论》,钞《左传》以试编《国语原本》,备讲学之用”。

甘肃省慰劳会致甘肃学院欢送从军女青年的通知

  甘肃省档案馆至今珍藏的顾颉刚亲笔信札两通,佐证了此事。两札都是写给甘肃学院院长朱铭心的,系八行笺纸,墨书。其中一封是写于1937年11月25日,全文内容为“铭心先生赐鉴:屡承教言,至为欣幸!刚等本拟至天水考查,而戴先生以飞机停航,改乘西兰路车东返,以彼高年恐不堪途中辛苦,故推王文俊兄伴送至汉。刚一人在此,秦游遂尔作罢。惟十二月已届考试之期,上两三星期课即停一二月,似不如至明年授课为宜。届时文俊兄亦可返兰,渠拟任之课为近代教育思潮,刚则拟为中国古代文化史。所恨北平书籍无法寄出,虽在此间书肆购置一二,终嫌不够。因拟自下月一日起,每日到贵院读书半天,借图书馆之收藏作编讲义之豫备,想荷允可也。匆此奉达,敬请大安。弟顾颉刚顿首,十一月二十五日。”甘肃学院的复函(底稿)称:“敬启者。自先生慨允聘约,讲学本院,启发青年学子学术思想,无任感谢!本院以无相当奉酬,深为抱憾。兹暂定每月奉送车马费五十元,略表微忱,区区之数,祈哂纳是幸。此致顾颉刚先生。”信札之二写于1938年2月8日。内容为“镜堂院长先生大鉴:上月到洮,临行匆匆,未走别为怅。现在临洮,讲习会业已结束,以康乐、渭远两县局邀往参观,拟顺道一游。因此,回兰之期须在二月底或三月初。贵院嘱任功课,恐初开学两星期中,不克上堂,无任抱歉,乞赐原恕是幸。特此告假,请即鉴察。专上,敬请道安。弟顾颉刚顿首,二月八日。”朱铭心1938年2月15日的复函(底稿)称:“颉刚先生赐鉴:展诵惠函,敬悉在临讲学完毕,拟往康、渭参观,此等吃苦精神,殊深赞佩,本院开学日期,以教职员受训关系,业展到三月初间,至莅院赐讲期限,当如命办理。专此奉复,顺颂撰祺。弟朱谨启。二月十五日。”

  顾颉刚因考察无由脱身,不能前来上课,乃推荐杨向奎代替讲授。1938年4月22日,甘肃学院新任院长王自治签发的致函中写到:“颉刚先生大鉴:本院开学有日,虚席久待。学生聆悔情殷,尤朝夕切盼。倾奉手书,敬悉因考察边族现状,即有临潭、夏河之行,事毕将决意南归,不克来兰赐教,本院师生咸失所望矣,惟承介杨先生向奎代理中国通史,俾学生能启发学术思想,亦犹亲炙之获益耳。现中国通史一课虚悬多日,特请转达杨先生即日命驾来兰,无任欢迎。边区土俗别有风况,杖履所至,善自珍摄,翘首南望,不胜依依。专此,敬请旅安。学弟王谨启。四月二十二日。”表达了对顾颉刚不能前来讲课的惋惜之情。

  顾颉刚先生两度受聘甘肃学院(兰州大学)教授,但1937年首度受聘后未任课,故受聘始末多不为人所知。兰州大学档案馆收藏的顾颉刚先生致甘肃学院朱铭心院长书信,披露了此次受聘及顾先生准备任课工作之情况。这两通书信也是八十余年前顾先生即与兰州大学结下了不解情结的最新资料,同时,这两通书信也使得我们对主掌兰州大学前身甘肃学院校务只有一年的朱铭心院长有了较深的了解。

朱铭心书法

  抗战烽火中的甘肃学院,既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引导影响下爱国进步师生宣传抗战救国、组织动员民众、防止日军空袭、参加抗日募捐、学生踊跃从军等实际行动,也有在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战政策影响下学生来源有限、办学经费拮据、师资力量短缺、发展举步维艰等现实困难。八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大河东流不回头,树家国情怀担民族复兴大任在肩。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强国之路,科技引领,唯才是举,一路向前。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