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大学 > 内容正文

德风学校师生投身抗日
来源:宝安日报   2015-11-26 17:10:45

   学校师生投身抗日,是观澜地区的又一个特色。1931年9月18日,是每一个中国人不能遗忘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国土沦陷,家园破碎,全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也激起爱国志士对国民党政权的严重不满。当年冬天创建的德风学校,注定要用“红色”记录这一段特殊的历程。

   1932年端午节,德风学校正式落成。当天,学校正门楼上悬挂着归国华侨拟写的一副对联:恰五月赤帝司权,最恨热诚除暴日;念一载白马过隙,还期苦读在青年。对联不仅表达了新校落成的喜悦,也点出特殊的社会环境,更寄寓着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

   建校初期,白区的观澜,虽时有国民党特务活动,但因君子布四周都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影响较小,所以德风学校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随着战火南移,国共矛盾的扩大化,君子布不能平静了。第一任校长廖公义,个别老师如张展堂等地下党员的身份暴露,德风学校不再是单纯的课堂,而演变成了号召抗日的宣传点。

   1938年8月24日,日军入侵君子布。绝大多数本地人逃亡香港,德风学校停办。半年之后,局势渐渐平静,学校恢复办学。不同以前的是,校园因曾沦为日本军队操练场,破坏严重。学校不得不随着形势的变化,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战争的环境。1940年之后,学校基本上分为两个独立开课的教学小组,在村民家中授课。敌人“扫荡”,听见警报,学校师生就随村民转移到山沟、地洞里。“扫荡”之后马上集中起来上课,使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坚持学习。教学的课程也有所减少,只开国文、政治、唱歌、珠算等课程,很多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特别加强了民族气节教育,讲述民族英雄故事,以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如当时的老师张展堂先生常在课堂上,振臂高呼:做中国的主人翁!为民族振兴不屈奋斗!更为可贵的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为抗日身体力行: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思想进步,很快加入抗日游击队,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抗日,直至光荣牺牲。次子张玉文自孩童时,就以红小鬼的身份要求自己,帮助游击队在本地完成各种任务。1943年,他正式加入广东人民游击总队,离开家乡,跟随部队转战华南战区。

   德风学校的学生在对敌斗争中有着特殊的贡献。经过老师们的教育之后,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配合民兵、自卫队站岗,为掩护村庄、游击队员及村民而放哨。还有一些红小鬼前往观澜牛湖的广培小学读书,时刻观察敌情,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本村报信。特别是日军占据惠东宝边界铁路沿线时,红小鬼们凭着对地理位置熟悉的优势,利用马灯为暗号,护送一批又一批东纵队员顺利通过铁路与队友会合。尤其要提的是红小鬼张友福,他在学校期间,不仅成绩好,还是抗日的活跃分子:炮楼上,有他灵活的双眼;铁路旁,有他矫健的身影。有一次,在护送游击队员的途中,日军突然出现,他立即将马灯快速上下移动,暗示同行的游击队员有危险,自己装做无事的样子。日军见是个小鬼,没有在意,很快就走开了。

   在残酷的斗争中,德风学校的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维持基本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利用老师的身份,积极支持抗日。除在课堂上讲述敌我形势外,课外常发放一些宣传的小册子,排练一些宣传抗日内容的歌舞、白话剧等,还和学生一起掩护游击队员。

   在德风人的影响下,君子布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投入到更广阔的战争中去,包括一批红小鬼在战争中长大成人,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上面提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只是我们能够验证的,也是实际情况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多的人和事,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法查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