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大学 > 内容正文

北理工:抗战烽火中创校报国
来源:光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2016-08-29 14:21:29

1940年,在延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院校——延安自然科学院,暨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宝贵人才,为抗战救国和边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服务抗战  烽火之中孕育诞生

1939年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陕甘宁边区的军民生活遇到了极大困难。

时任中央主管经济工作的李富春同志,深感要提高生产力,迫切需要一批专门的科技力量。于是,他向中央提出成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建议。中央决定筹建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由李富春兼任院长,留德科学家陈康白任副院长和筹建小组组长。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迅速集结了边区最强的科研队伍,其中不少人具备留学背景和博士学位。同年6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专门科研机构——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12月,党中央召开了首次陕甘宁边区科技盛会——自然科学讨论会,与会人员共同建议党中央在边区创办高等学校,把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1940年3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高等学校诞生。

延安自然科学院分为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大学部设化学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农业科、林牧科,学院着力为抗战救国和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革命通人,业务专家”。

科技报国  抗战生产贡献卓越

延安自然科学院集中力量破解边区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军工、民用和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服务边区经济建设和抗战救国需要。

粗呢为裳,始解边区穿衣难题。延安自然科学院专家深入延安难民纺织厂生产一线,与工人一道建厂房、调设备,科学筹划生产流程,不仅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并提高了生产能力,也使产品也从粗糙的疙瘩布,发展到粗呢和毛线,使工厂成为边区最早、最大的纺织工厂,极大缓解了边区军民穿衣难问题。

草纸为介,传扬中共抗日思想。在国民党的封锁禁运下,延安出现纸张短缺,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延安自然科学院华寿俊、王士珍夫妇开始大胆尝试,在边区寻找造纸新原料。他们利用边区常见的马兰草造出了完全能满足报刊印刷要求的可用纸张。正是马兰草纸的及时出现,使边区《解放日报》等报刊和《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得以迅速传播,这一发明为党领导抗战、宣传抗日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

慧眼识田,发现“陕北好江南”。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组成“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考察陕甘宁边区的森林自然状况和植被分布情况。师生们发现并上报了一处非常适合农垦和屯兵的“烂泥洼”。这一重要发现,最终成就了大生产运动中最成功的典范——“南泥湾开发”。

盐田之利,振兴边区经济生活。延安自然科学院专家深入盐田一线,艰苦勘察,科学分析,勘定了一批地下高含盐涌泉位置,俗称“海眼”,迅速提高了出盐量,使得盐田规模迅速扩大,盐产量提高了五、六倍,边区盐业生产迎来辉煌,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

火炮为器,矢志军工支援抗战。延安自然科学院充分运用科技优势,与边区工厂紧密合作生产军工产品。研制出了灰生铁,改善了手榴弹的生产工艺,提高了破片杀伤力;成功研制出二硫化碳,直接用于炸药生产;试制成功了硝化甘油、硫酸、硝酸、盐酸等火炸药原料,使边区能够生产出系列的火炸药产品,为抗日前线提供了有力的军品支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