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全国各界民主人士和爱国进步妇女参与,于1938年3月10日,在汉口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邓颖超、曹孟君等为常务理事,儿童保育工作也变成了抗战时期一种新兴的社会事业。
战时儿童保育会共有两种管理形式:总会直管和分会自管,成立之后,四川、两广、湖南、广西等地先后建立分会和分院,收容教养难童,其中四川设立分院最多——21所。
那么,你肯定会问,哪些属于被收容的对象(均为十五岁以下儿童),我恰好找到了相关记录:阵亡将士的子女,抗战将士的子女,因参加抗战而牺牲的人员的子女,做救亡工作人员的子女,战区儿童。
战时儿童保育院的救助内容不仅仅涵盖了衣食住,这三个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方面,更是会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活生产技能。图为朱德与延安保育院的孩子们。
“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大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军阀……”2008年3月10日,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重庆保育会的200来名难童和几名老师相聚在一起,轻轻哼唱当年的《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