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之后,国文先生吟着泪,一板一眼地教我外祖父他们背“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一个一个过关,背不出来手心当堂被毛竹片劈得红肿。不理解意思没关系,但死也得记下来:“万里腥膻如话,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先生躲到门外,泪落如雨。
六年后,抗战军兴,适逢台儿庄大战,半城衡阳青年在“生在湖南,死在山东”的号召中,辞家出征。是年外祖父十六岁,他弟弟十五岁,兄弟俩就此一别双双上战场,八年没回家。
外祖父说他在保卫长沙时,部队溃散,各自为战,他腿部负伤跑不了,爬到一个菜园子边上的大坟,拿刺刀撬开墓碑,躲在墓室里和枯骨作伴几天几夜。在最难熬的时候,就在心里默念先生教的这些诗,发誓要和日本人死缠到底,绝不能叫日本人亡了国、灭了种。
我从没想过那些文绉绉的诗词里,内里却有如此坚韧不屈的热量与力量。
战争从来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决定战争的力量在于国家民族背后的文化。在整个八年全面抗战中,万千学生与老师们佑护着薪火相传的文化种子、精神脊梁和民族魂魄,积攒起砥励斗志的教育力量和文化底蕴,保证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血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整个抗战中,中国29万所小学损失12万多所;3000多所中学损失1900多所;108所大学,被轰炸破坏的达91所,其中25所不得不暂时停顿,继续维持的仅83所。
1937年底,陈立夫接替朱家骅,主掌教育部,教育学生要“雪耻荣归”,中国人终究是要“驱除仇寇,复两京,还燕碣”的,必胜的信念溢于言表。
蒋介石对陈立夫的教育政策,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几十年后,陈立夫他在回忆录中,提及当年蒋先生对教育重视的一番讲话,感谢蒋对教育的支持和对他的信任。 这两年网络上流传蒋介石说: “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就娘希匹全亡了”。我向你保证,蒋先生没说过这话,但他用行动,做了这个事。
我挑出这十多张图片,透过八十年前的战火硝烟,去管窥那段生死存亡之际,国家为了我中华文化的传承,血裔的延续,所作的全部努力。
一九四一,陕西临潼。我让他迷死你们。
这是一个让人越看越喜爱的小女孩,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小嘴紧紧抿着,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觉得把她的照片发到前线去,就能让士兵迸发出绝大的战斗力:叔叔们拼死血战,也得让小丫头可以安坐课堂,好好念书。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Carl Mydans 拍摄
陕西临潼01
陕西临潼02
陕西临潼03
一九三七,八·一三淞沪会战间隙,一个士兵与一个打扮成战士的小盆友认真交谈。曾有注解小盆友是辞修将军的儿子陈履安,注解为谬误。
1838年7月,汉口。童子军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01
1838年7月,汉口。童子军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02
1838年7月,汉口。童子军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03
1838年7月,汉口。童子军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04
1838年7月,汉口。童子军在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05
1838年7月,汉口。儿童参加游行。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罗伯特·卡铂摄
1838年7月,汉口。等待撤离的女童。
1942,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与学童们一起游戏。01
1942,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与学童们一起游戏。02
1942,蒋经国先生在赣州与学童们一起游戏。03
龙泉镇一个三代同堂人家。
龙泉镇的小孩,在享受和平的生活,看捏糖人。
后方的孩子,还可以读书。
看来是要过节,奶奶给孙子穿上新衣。
给可爱的川娃娃。
七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这个女学童,还在不在龙泉镇。
一九四一年,美国已经确定先暗中给予中国一定的援助,但暂不与日本翻脸的的战略。因此罗斯福不但派霍普金斯的行政助理居里、美国副国务卿布莱迪访华表示友好。还跟着几大拨战略情报局的特工,装成《克里尔》、《生活》的记者进入到大后方,对中国上上下下看了个遍,全面地了解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基础,其实就是调查中国的战争潜力。这些人出名的有海明威、斯诺等,不出名的如《生活》的记者Carl Mydans。
这一组照片是在成都郊区龙泉镇拍摄的。龙泉镇位于成都市东郊,自古是成都东面屏障、军事要地。明清皆在镇设驿站,故龙泉镇又名龙泉驿。现在龙泉镇已经被成都扩展为市区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