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绥线侵占了包头,妄图进攻陕西、甘肃、宁夏,进而夺取整个西北。在这种形势下,宁夏省一批进步的教师和学生挺身走上抗日救亡运动前列,创建了“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以下简称“少战团”)。在中共宁夏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少战团”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成为宁夏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先锋队。
点燃抗日火种
1937年春,宁夏省立实验小学聘请进步青年候亦人(杨文海)、薛嵩山(薛云亭)来校任教。这两位教师怀着抗日的热情和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满,在校长贺自正的支持下,联系涂春林、郝法清、李志纯、李有祯等进步师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全国抗日形势,揭露日寇侵华罪行,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抗日爱国热情。
7月中旬,“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宁夏后,省立实验小学的学生和教师组成队伍,走上街头,举行抗日游行。游行学生手持各种彩纸制作的灯笼上写着:“神圣的抗日战争打响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华北!”“收复东北!”等标语口号。这次游行,打破了宁夏省沉闷的政治气氛,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抗日之火。
这年秋天,江苏淮安“新安少年长途修学旅行团”一行18人,在汪达之等人的带领下,来到宁夏。他们沿途在石嘴山、黄渠桥、平罗、银川等地,以放电影、幻灯、歌唱、演戏、推销进步报刊书籍、组织读书会等形式宣传抗日。到达银川后,他们住在实验小学,与实验小学师生进行了座谈和联欢,放映无声电影《一·二八写真》,还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向群众高唱《锄头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新安少年长途修学团在银川的抗日宣传活动,使实验小学的师生和宁夏各界人士受到了新的思想启迪。
秘密成立“少战团”
1937年12月,侯亦人、薛嵩山、涂春林商议决定,在实验小学秘密建立“西北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并制定“团章”“团员守则”,起草宣言《一群羔羊的呼吁》,编写团歌及“告西北同胞书”等。“少战团”的宗旨是:“爱护中华,赶走日寇。”经过严格挑选,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政治可靠的高年级学生被接受入团。他们计划一旦时机成熟,带领团员开赴前线为战地服务。最初的团员有20余人,正副团长由宋谦、李志纯担任,下设组织充实股、体力健全股和工作推进股。“少战团”的口号是:“火线就是操场,战地就是课堂,唤起民众,一致抗日。”团员要遵守组织纪律,做到“三要”“三不做”“三不怕”。即:一要服从组织决定,二要保守组织秘密,三要忠心耿耿为抗战、为战地服务;一不做亡国奴,二不做汉奸,三不做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难,三不怕牺牲。“少战团”建立时,正值学校放寒假,他们便利用假期,进行内部教育,组织阅读进步书刊杂志,学习时事政治和战地救护、游击战等常识,为以后公开建立“少战团”组织、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从“地下”到“地上”
为了取得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少战团”决定以请愿的方式迫使宁夏国民党当局承认自己。候亦人等人便组织团员们以开赴华北前线“为宁夏政府和百姓争光”为理由,多次前往马鸿逵公馆请愿,要求成立“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师生们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同情和支持,也引起了宁夏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和重视。中共宁夏工委负责人李仰南经袁金章介绍后,以教师身份来到实验小学开展工作,和候亦人、薛云亭、涂春林等人建立了联系。李仰南与候亦人、薛云亭商讨决定,待“少战团”取得正式合法权利后,以赴战地服务为名,先将团员带往延安受训,然后再赴战地活动。为此,李仰南又组织教育界人士声援“少战团”的请愿活动。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不同意成立“西北少年战地服务团”,便派他的五姨太邹德一出面接见团员们,以“你们年龄小,不能上前线”为托词劝解大家。可是,团员们态度非常坚决,他们据理力争,说我们虽然年纪小,但可以到战地给伤兵喂饭、洗衣,为他们端屎倒尿,为他们写信读报,为他们演戏唱歌。团员们见马鸿逵不出面就拦截他乘坐的马车,痛哭流涕地向他讲述日寇杀害中国儿童的暴行,逼得马鸿逵只好承认“少年战地服务团”为合法组织。但是“西北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被改名为“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规定只能在宁夏省区域内活动,不允许到外地活动。
1938年1月,“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在实验小学正式成立,人数迅速增加到200余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