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市桥西区天厦嘉园小区,居住着一位生活简朴、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名叫王文富,今年78岁,而今已是子孙满堂,正在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多年来,只要老人一有空闲,就给子孙们讲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故事,讲他8岁那年在村里当儿童团团长、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端掉鬼子炮楼的故事,用他的话说那叫津津乐道。
1938年,王文富老人出生在邢台县太子井乡东牛峪一个小山村。老人讲,自打他记事起,他家里和其他农户人家一样,穷的不得了,经常吃了上顿就没了下顿,几乎是天天饿肚子,冬天还要受冻,还要经常跑进山里躲避,怕鬼子从炮楼里出来烧杀抢掠。直到1945年,村里悄悄住进了地下党组织(武委会),村里的老百姓心里才有了主心骨。那年他才8岁,还当上了村里的儿童团团长。从此他拿起红缨枪,在村口站岗、放哨、查路条,为八路军地下组织搜集敌人情报。有一次,还给住贾乡村的八路军区政府送去“鸡毛信”,后来区政府依据这封“鸡毛信”,顺利端掉了土岭村的鬼子炮楼。
老人说,土岭村是他们东牛峪村的东邻,仅有几里地。在土岭村就有一座鬼子的炮楼,里边住着不少伪军,领头的就是一个外号叫“老瘪嘴”的日本鬼子。“老瘪嘴”是个很坏的家伙,经常带着伪军出来扫荡祸害百姓,除了烧杀抢掠外,还到处欺辱奸淫妇女,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无不恨之入骨。由于两村距离很近,所以东牛峪村受迫害最严重。有时候,村里的小孩子淘气,只要父母一说“老瘪嘴”来了,小孩子们就谁也不敢再闹了,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1945年农历七月十一早上,武委会主任王文芹把王文富和王玉明叫到身边,问他俩“老瘪嘴”这帮人坏不坏?他俩异口同声说“坏!”那咱们八路军把“老瘪嘴”的炮楼端掉好不好?随后,王主任交给他俩一封“鸡毛信”,让他们马上去贾乡(邢台县八路军第三区政府所在地)送信。王主任说,从东牛峪到贾乡足足有16里路,怕路上遇到鬼子和伪军就没命了,所以只能走小路,一路还要翻山越岭,但他们俩并不害怕。于是王文富把“鸡毛信”藏在上衣的夹层里,和王玉明一起,假装走亲戚,一路打听,终于来到贾村找到了八路军区政府。
老人说,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收到信后顺便写了纸条,上写着“今收到二位小朋友送来的‘鸡毛信’一封”署名“胡希德”,让他们回去后交给王文芹。后来,听老人讲,胡希德就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邢台县县长。农历七月十三那天晚上,鬼子位于土岭村的炮楼一时间枪炮声连天,接着火光连成一片,直到早晨枪炮声停了,才知道八路军趁夜间突袭了鬼子炮楼,十几个伪军被击毙,解了老百姓的心头之恨。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7岁的王文富参加了解放军,在63集团军189师565团服役,由于成绩突出,他195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退伍后进邢台县医院和邢台县卫生局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在家颐养天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