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1958年2月印度外宾库尔卡尼先生与《马兰花》神话剧的小演员们合影
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但她却把满腔的母爱全部献给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曾说:“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儿童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而创建儿童剧团就是宋庆龄所做的儿童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1946年秋,宋庆龄在光华大戏院观看陈白尘的讽刺粤剧《升官图》,对这个剧极为赞赏,便萌生了创办儿童剧团的想法。几天后,宋庆龄把著名戏剧家黄佐临请来,向他表示:“对于贫苦儿童,不能只给他们吃饭和穿衣,还要给孩子们精神食粮,要使他们看到未来。”黄佐临通过在上海文艺界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厚生的介绍,找到从事戏剧工作的张石流和任德耀,着手筹建儿童剧团,并决定将鲁迅翻译的苏联小说《表》改编成儿童剧。
图片说明:宋庆龄与孩子们在一起
1947年4月10日,兰心大戏院人头簇簇,《表》举行了公演,这也同时宣告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正式成立。第一场演出时,许多小观众都是宋庆龄请来的,其中有不少福利站的孩子。这些孩子从来没有进过剧院,更没有看过反映孩子们的戏,他们以好奇而兴奋的心情瞪大眼睛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宋庆龄坐在孩子们中间,看到这些满怀文化饥渴的孩子们第一次陶醉在艺术享受中,既高兴,又感慨。这个戏为身处苦难的孩子们带来了关怀和希望,剧组收到很多观众来信,有位教师说:“我的学生看了你们的《表》后所起的影响,比之我上10次课得到的知识还要多。”上海解放后,已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宋庆龄工作繁忙,但仍关心着儿童剧团。
1952年2月,宋庆龄听说上海儿童剧团又招收了一批新团员,便带着一些糖果来到孩子们中间。宋庆龄说:“儿童是我们未来生命的血液。有些事可以等一等,但儿童工作不能等。十月革命后,苏俄处于艰苦创业的阶段,但列宁当时就下令建立儿童剧院,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胆识和远见。”
1952年9月3日,宋庆龄亲自带领儿童剧团赴京演出,为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和首都少年儿童、社会各界演出了32场。宋庆龄为庆贺演出成功,特意在她的寓所宴请全体演职人员。儿童剧团回到上海不久,宋庆龄多方活动,争取到一幢房子作为剧团的新址。1957年1月,宋庆龄得到一些少数民族服装,专门转赠给少年宫和儿童剧团。儿童剧团建团10周年时,经宋庆龄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宋庆龄致函祝贺,指出该院的宗旨是:“实验性、示范性,完全为儿童服务”。
1958年,在宋庆龄的一再要求下,位于上海延安中路555号的金门大戏院被改建成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宽敞明亮的大厅内,鲜丽的花坛簇拥着毛主席像。在观众厅内,排列着900只深褐色的沙发软座。“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当舞台上那道全上海最漂亮的红色丝绒、四周镶嵌着用金线绣的藤蔓花朵花边的大幕被拉开,儿童音乐剧《马兰花》作为儿童剧场的首演剧目上演了。孩子们立刻被剧情吸引,当“请你现在就开花!”的话音刚落,舞台上就“开”出了五颜六色、闪闪发亮的花朵,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爆发出快乐的欢呼。
图片说明:1964年5月宋庆龄观看《小足球队》,送给演员们一束从自己花园里采来的花朵
1979年2月,病中的宋庆龄听说儿童艺术剧院的一些人在要不要坚持为儿童服务的方针上有所动摇时,深为焦虑,接连写了两封信。她在信上说:“我创办儿童剧院,是为了演出儿童剧,通过儿童典型形象,感染儿童,使他们有文娱生活并寓教育于文娱之中。希望你们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儿童剧上,创作演出更多更好的儿童剧。”她在第二封信上写道:“昨天给你们写了一信,今天觉得还有话要说,再写这封信。儿童艺术剧院是示范性、实验性的,完全是为儿童服务而创办的。成人有成人的剧院。某些干部把为儿童服务的方针误会了,将是一个大错,我们既定的方针,不可曲解和转变。”3月28日,儿童艺术剧院专程赴京演出话剧《童心》。为了表示对儿童剧的支持,86岁的宋庆龄不顾身体不适,亲自到剧院观看演出。几天后,她又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看童心》的评价文章,热诚地希望戏剧工作者在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为孩子多编戏,演出更多更好的戏”。
图片说明:《马兰花》剧照
令人意外的是,儿童艺术剧场突遭火灾,于1996年歇业。儿童艺术剧院便在院内新建了小型的马兰花剧场为孩子们演出。2013年6月1日,在黄浦江畔出现了一座崭新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拥有剧场、电影院、儿童戏剧体验中心,就像一座“儿童乐园”。宋庆龄的音容笑貌、鲜红色的幕布、那个时代精彩的儿童剧,已永远印在当年小观众的心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