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儿童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战血泊中的奇葩 · 活跃的儿童剧团
来源:知心燕郊的博客   2017-12-11 10:30:45

 
上海孩子剧团团长吴新稼(中)与小团员们

  在抗战的烽火中,有一支特殊的抗日文艺宣传队,他们是一群富有爱国热情、文艺才能而又不畏艰险的孩子们,他们中间,大的十几岁,小的才七八岁,他们组成了抗日文艺宣传队,号称“孩子剧团”或“儿童剧团”。

  在国共合作时期,他们在军委会政治部的领导下,用嘹亮的童声去唤起民众,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民族救亡的责任。

  抗战初期,全国著名的儿童剧团,有上海的“孩子剧团”、新安旅行团、厦门儿童剧团,重庆儿童剧团、广州儿童剧团等等。抗战中他们的辗转流亡到各地的城市与农村,到处都传遍了他们的歌声。

  1935年成立于江苏淮安的儿童剧团——新安旅行团,在团长汪志达的带领下,足迹遍及上海、南京、北平、兰州、西安、武汉、桂林及蒙古、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共18个省份,进行抗日宣传,行程4万5千公里,被誉为“中国少年儿童的一面旗帜”。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市原临青学校歌咏队流落失所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吴新稼的领导下,于9月3日在法租界恩派亚大剧院收容所成立了上海“孩子剧团”。上海沦陷后,他们又奔赴武汉,以后又在河南、湖北、湖南、广州、贵州、四川等7省做宣传工作;

  1937年9月,为纪念“九·一八”事变6周年,广州市来自各校的130多名孩子,成立了广州儿童剧团,由中共地下党员谈星担任团长。广州沦陷后,儿童剧团有19人撤离广州,靠演出为生,自筹经费,四处点燃抗日火种。

  ……

  这些儿童,在战火中百炼成钢。他们用纯真的童心,出色的表演艺术去宣传民众,往往更能打动民众,起到成年人所起不到的宣传作用。 v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曾高度赞誉儿童剧团,称他们是“抗日战争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葩。”
 

 
1937年9月,上海孩子剧团成立于法租界恩派亚大剧院收容所

1938年2月,邓颖超、张月霞等与转移中的儿童剧团成员在卡车上合影


早期的儿童剧团——成立于1935年江苏淮安的新安旅行团


1938年9月,广州儿童剧团成立,谈星任团长

 

  在1939年5月的“新唐御敌”中,鲜为人知的南阳的儿童剧团对于宣传民众,稳定人心,慰问中国军队,乃至促使这次抗敌的胜利,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1939年10月21日罗汉夫发表在《阵中日报·军人魂》上的《南阳的儿童剧团》,记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作者章汉夫,生平不详。

 

1939年10月21日罗章夫发表在《阵中日报·军人魂》上的《南阳的儿童剧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