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不战而退,他却坚守最后,以一人之力拯救了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他就是时任东北大学代校长宁恩承。
20世纪早期主政东北的张作霖父子认识到,要富强必须兴教育。张作霖坚持,宁可少养5万陆军,也要办东北大学。当时北京大学只有学生2000人,每年经费90万银元,而东北大学经费160万银元,学生3000多人。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突然攻击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当炮弹掠过东北大学上空时,宁恩承给当时的省政府主席藏士毅打电话,藏士毅只简单地说了一句“日本人攻打北大营,学生不要闹事”,就挂了电话。
东北大学邻近北大营,一旦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宁恩承在他的回忆录《百年回首》中写道:“到半夜12点,我已给大帅府、省政府、教育厅不停地打了许多电话,但已经没人接电话了,我发现学校孤立无援了。?”他立刻指令将校内200多名女学生转移到用钢筋水泥建筑的体育更衣室。
沈阳城一夜之间全部落入敌手。9月19日清晨6时,宁恩承召开全院师生员工大会,当众表示:“我将想尽办法将全校师生安全疏散,而我自己则是最后一人。”
最让宁恩承担心的是那200多名女生。经他联系,英国人开的小河沿医科大学可暂避。但从东北大学到小河沿医科大学必须穿过沈阳城区。而当时市区已被日本人封锁。怎么办?宁恩承急中生智,想到了体育系的德国教练布希,他高鼻子、一头黄发,这就是通行证。他让布希找到一条安全的路线,终于将女生护送离校。
23日,日军派人来到东北大学,提出东北大学要照常上课,并承诺提供更多的办学经费,但宁恩承喝退日本人的利诱,加快了转移学生的步伐。他找到南开大学同学、北宁铁路局车务处长胡顺忱特批了几节车厢。9月24日,在他安排下,所有愿意离开的师生,均坐上火车,撤离了沈阳。至此,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员工对着日军刺刀,无一人伤亡紧急疏散完毕。
此后,宁恩承先是继续为东北大学奔走,1950年到香港创办书院,2000年4月在睡梦中离世。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