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日军先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东北全境。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图为1931年9月19日,“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在沈阳外攘门向中国军队进攻。
九一八事变,日军进入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中国国内各方如何反应?张学良的“不抵抗”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1931年9月19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但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原则,以先消除共产党,再集结力量对抗日军为方针。
危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殊死抗争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为蒋介石与张学良。
张学良的“不抵抗”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面对日军的侵犯,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事后他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他称,“当时我没想到日军会那么蛮干,我以为他们绝不会这样做。我觉得日本是要以这种军事行动来挑拨我们,因此我下令不要抵抗。我希望和平解决这个事件……后来国民对我的不抵抗有所责难,对这我不能接受。但如果责备我未能看穿日本的阴谋,我承认我有责任。”
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九一八事变当中的“不抵抗”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决定,中央政府不应该承担责任。但是也有人认为,张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九一八事变当中的“不抵抗”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决定,中央政府不应该承担责任。但是也有人认为,张学良一直强调是自己做的主张,恰恰很可能是张由于对蒋的私人情感而自愿背负罪名。
蒋介石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这是他手写的训示。蒋介石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为原则,以先消除共产党,再集结力量对抗日军为方针。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学生云集南京请愿要求抗日,蒋介石接见之余“心甚嫌恶”。
图为蒋介石在南京接见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的学生请愿团代表。
图为王正廷。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任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但是,由于蒋介石的“安内攘外”路线,中方无法摆出强硬姿态。9月28日,被九一八事变激怒的南京及上海学生游行队伍殴打王正廷,致其受伤,王正廷遂辞去外交部长职务。
毛泽东
图为中共中央发布的《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王明二、共产党的抗战。
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提出坚决抵抗日军侵略。危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殊死抗争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
同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王明发表“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抗日(后形成东北抗日联军,即抗联)。
马占山
图为东北义勇军将领马占山
上海青年300多人组成的“赴东北援马抗日团”
张少杰团长在火车站向欢送人群致诀别词:“除非我们死,我们决不回来!”三、东北义勇军是最早站出来与日寇战斗的自发武装。东北义勇军为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了条件和经验,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得到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的积极支持和援助。在日军强大兵力的进攻下,缺乏统一领导而又成分复杂的义勇军,坚持到1933年下半年即大部陷于瓦解,只有少部分继续坚持斗争,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1月,马占山指挥下的江桥抗战,被评为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舆论。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陷落,全国哗然。国人对于张学良“不抵抗”颇为不满。
图为当时报刊对918事件的有关报道。
丁文江地质学家丁文江在《独立评论》发表了“给张学良的公开信”,批评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
胡适热河失守后,胡适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全国震惊之后”一文,认为热河失守,张学良罪责难逃。胡适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
民间游行示威。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情激昂,各地自动抵制日货,举行抗日游行,向政府请愿,要求收复东北。
杭州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当天人们冒雨参加,群情激昂。
1934年初,青年学生在南京游行,向当局请愿收复东北。
“南下示威团”标志。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组织义勇军,这是他们在高呼抗日口号。
上海南京路三新百货公司前悬挂着大字“国难”横幅。
1931年9月28日,北平20万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要求对日宣战,收复失地。南京、上海的二千多学生请愿,冲击国民政府外交部。12月,学生运动达到高潮,要求立即“对日宣战”,北平、济南学生占领车站,瘫痪马路交通,上海市长张群遭群众包围,上海市区戒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