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9.18事变 > 内容正文

九一八纪念日:为何日本不道歉?
来源:搜狐历史   2017-09-20 10:57:07

  今天是918纪念日。

  86年前,日军的铁蹄踏上中华民族的国土。

  霎时,中华大地,生灵涂炭;大好河山,支离破碎。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从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中国被践踏在日军的铁蹄之下,930余座城市被占,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日军从中国掠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

  日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哀嚎遍地,制造的800平民以上伤亡惨案173件,3500多万同胞伤亡。日军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尽管今日,我们以友好的姿态包容曾经伤害我们的领友,但我们不代表我们能够忘记历史、忘记那沉痛的岁月。

  然而,直至今天,日本却从未低头认错。

  为什么?

  日本民族特性:服力不服理,只向强者低头

  1944年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日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1946年,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菊与刀》出版。

  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新加坡前总理、资政李光耀曾经这样评论日本: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论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

  这种民族特性决定了这个民族在处理对外关系上服力不服理的原则,大唐强则臣服于大唐,美国狠则唯美国马首是瞻。对于这样的民族和国家,只有让它敬畏,才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上掌握主动。而日本对中国的敬畏,早从甲午战争之后就已荡然无存。

  赢得他国敬畏只能靠实力说话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队1天占领沈阳,不到半年占领东北全境。尽管二战日本战败,但是侵华战争时面对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的情形相信会让很多日本人颇感自豪地追忆。这种情形下,他们会对手下败将心存敬畏吗?

  不,他们的“菊与刀”信仰绝不允许。

  靠什么赢得敬畏?答案只有一个:实力。同样和日本有岛屿领土争端的俄罗斯,其领导人登上有争议的“北方四岛”时,日本不敢出动力量阻止、抓扣,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要这四座有争议的岛屿,而是实力不济,不敢将矛盾激化。

  而在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沙俄同满清政府一样,败于日本,但是革了沙俄命的前苏联、继承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都有着超级大国一般的实力。尽管日本身后有美国撑腰,但是对俄国人的实力也不得不敬畏。

  对于《环球时报》曾发表社论《莫再幻想友好,认真对付日本》,社论指出:“中日友好的后来这些年,日本没少给中国添麻烦。当我们真将它设为对手之后,未来的麻烦未必就会更多。

  相反,日本被美国占领后的表现以及它的对俄表现都显示,这是个欺软怕硬的国家。美俄都在战场上击败过它,余威尚在。中国已无法重复美俄的对日历史,但中国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给日本一次完整的教训,彻底扭它自明治维新以来对中国的蔑视。

  今日,中华已强大。

  我们势必有一天让他们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过。

  致敬,九一八。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