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7.7事变 > 内容正文

抗战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来源:新华网 作者:贾永、孙承斌   2017-05-17 10:37:39

  这是一段屈辱的终结。当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取得了百余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朱自清曾以“这一天”为题,写下这段激情洋溢的文字。

  这是一个巨变的开始。在抗日战争的血火淬炼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空前的程度。日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华社记者贾永、孙承斌报道

  让我们再一次凝望这个热血铸就的历史坐标——

  1945年9月3日。

  这个明亮、清新的秋日,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年轮中。以这个胜利之日为标志,中华民族摆脱向下沉沦的衰败轨迹,开始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中国最终能战胜日本,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是关键

  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战争何其频繁!1840年,英国殖民者倚仗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

  近一百年过去了,这次的敌人比过去任何一个还要凶恶。从策动“满蒙独立”、提出“二十一条”,到发动“九一八事变”、搞“华北自治”,直至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灭亡中国,是日本法西斯的既定目标。

  然而,此时的中国已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中华民族发出最后的怒吼。

  传遍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南京冒雨请愿的学生,“鹄立于雨夜之中过夜,一任风雨之肆虐者一昼夜,甚至有病苦不支而倒地者,全体一心,至死不去”。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涌上街头的北平爱国学生,高呼“立即停止内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一二九”运动划破笼罩大地的沉沉乌云,呐喊出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王瀣,原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沦陷后,年老多病、家境困难的他,断然拒绝汪伪政府的高薪诱惑。1944年秋,临终前的王瀣交代家人:“我生不愿见日寇,死了,棺材也不要见到敌人!”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49岁的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殉国前给官兵的信中这样写道。

  “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牺牲时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说。

  “1937年,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仅为4万吨;日本生产飞机1580架、坦克330辆,中国为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指出:“中国最终能战胜日本,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是关键。”

  美国在华军事观察员史迪威感慨:“我想他们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一天消耗一个师!这是淞沪会战最激烈时,中国军队的消耗速度。看着一个又一个师投入战场,然后迅速死伤殆尽,冯玉祥将军惊呼:“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战死或被杀死2100万人,受伤1400万人。杨靖宇、彭雪枫、赵一曼,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大地写下可歌可泣的壮歌。

  曾被讥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大团结——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主张各异、政见不同的党派、团体共赴国难。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把兵当”……社会各界的抗日热情,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在重庆,70名青壮僧人组成“僧伽救护队”,冒着烈火浓烟,脚踏碎片瓦砾,奔走于断垣残壁之间,救助遇难同胞。在武汉,台儿庄大捷的喜讯传来,社会名流、职员工人、黄包车夫踊跃捐款捐物,连乞丐也“行乞捐款抗战”。

  美国在华军事观察员史迪威感慨道:“我想他们能打赢这场战争了!”

  台港澳同胞心系祖国,积极支援抗战;远在海外的爱国华侨有的捐款捐物,有的回国奔赴前线。到1940年底,南洋各地区的华侨抗日救亡团体达400多个。许多华侨还以不同方式为祖国捐飞机、坦克、汽车、药品,物资总数超过3000批。

  ……

  早在抗战之初,毛泽东就说过,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全面抗战打响3个多月后,民主人士晏阳初在《大公报》著文指出,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44岁的梁漱溟随着南京政府仓皇跋涉,他反问自己:共产党方面又怎么样呢?

  中日全面开战半年,中国军队一溃千里。44岁的梁漱溟随着南京政府仓皇跋涉,他反问自己:现在国民党方面令人失望了,共产党方面又怎么样呢?

  翌年一月的一个晚上,延安。耐心听完梁漱溟的疑问,毛泽东露出笑容,斩钉截铁地说:“最终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只能是这个结局,别的可能没有!”

  在敌后游击区8个多月的实地考察,梁漱溟看到的是“延安的条件是很差的,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与国民党地区有鲜明的差别”。他从此坚信:“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这个结论有着充分的依据。”

  当年从河南开封投奔根据地,后来又做了平东县县委书记兼太行妇委会委员的张玲老人回忆:“‘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可不是一句空话。在这里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更没有压迫。牺牲在前、奉献在前的都是共产党人,与国统区相比可真是两重天啊。”

  有资料表明,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腐败之风一直盛行,甚至连驼峰空运到大后方的部分物资也被投入黑市。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重庆后的观感是:“来华前所闻很坏,来后方知所见比所闻更坏。”

  民族危亡,让人们再一次看清: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坚定维护者,是人民利益最热忱的捍卫者——

  是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三天,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在广袤的白山黑水间浴血抗敌;是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下基石……

  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顾维钧向各国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鲜明对比——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国军队,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3个月,常常整连整营地战死。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观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

  而就在几年前,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顾维钧陷入痛心疾首的境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不过万人,中国驻东北的军队却有25万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不仅让东北沦丧、生灵涂炭,还受到国际社会的鄙夷和嘲弄。当顾维钧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得到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退让、求和,软弱、怯懦,不可能换来别人的尊重。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

  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卢沟桥畔的枪声,打响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第一枪。一度四分五裂的中华民族,奏响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宏伟乐章——

  从白山黑水到椰林黎寨,从东海之滨到滇西高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抗日的烽火愤怒地燃烧。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消灭数十万日军,让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彻底破产;敌后战场,遍及19个省区的抗日根据地,人民战争的大潮让日寇陷入灭顶之灾……

  “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成为日后改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防大学副校长许志功教授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