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选手靳贵第、陈镇和、符保卢、王润兰等人参加了这次奥运会。他们在奥运会上奋力拼搏,但遭受了不公正的歧视和凌辱,突显了贫弱中国国际地位的窘境和悲怆。抗战爆发后,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烽火战场,最后均英勇牺牲。这几位既是奥运选手又是抗战英雄,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靳贵第 “三十二军拳士”
靳贵第是河北省灵寿县人。他出身贫苦,自小习武,臂力过人。17岁时入伍编入第三十二军。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国力衰弱,外国大力士纷纷到中华炫耀,但靳贵第多次参加比武,无一落败,获得多座奖杯,更在一次与法国大力士的比赛中将其重创,为国人及三十二军夺得荣耀,被誉为“三十二军拳士”。
在柏林奥运会上,靳贵第遭遇英国中量级拳击冠军希瑞姆顿。他愈战愈勇,使得希瑞姆顿难以招架,频频后退,赢得台下华人同胞一次次的喝彩。受挫的英国选手恼羞成怒,竟违规以左肘猛然将靳贵第撞倒在地,靳贵第还没起来,又遭他猛击几拳,再次栽倒,口鼻出血,腰部负伤,英国选手严重的违规行为令现场嘘声四起。现场裁判罗林(法国人)判希瑞姆顿严重犯规、靳贵第胜出!但对此判定,英籍主裁格林不予理睬,反判希瑞姆顿胜出。爱尔兰籍检察员也昧着良心作了伪证,一时全场哗然,观众不肯离去。但是,任由中国拳击队教练陈汉祥如何愤怒抗议,起不到任何作用。
卢沟桥事变后,当时第三十二军驻扎在邢台一带,在接到抗日前线作战的命令后,靳贵第将随军的妻女送归原籍,当时女儿尚不满4岁,分别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义无反顾。
1937年底,在安阳的一次保卫战中,靳贵第英勇牺牲。
符保卢 血染蓝天,名扬田坛
符保卢参加柏林奥运会
符保卢1914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他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商人,母亲是俄罗斯侨民,后举家迁居哈尔滨。符保卢从小爱好体育运动,家里为他安装了简易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并找到当时东北外侨——撑竿跳高的好手戈伏特为师,从此小符的技艺日益提高。1930年他还是16岁的中学生,就在东三省运动会上荣获撑竿跳高的冠军,被誉为“撑竿跳高的神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略我国东北,符保卢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迫害。
父亲和爱国志士们设法营救他,他冲出了敌人的罗网,从东北辗转来到上海。当时暨南大学在上海是颇有名气的国立大学,而且体坛人才辈出,这当然对符保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他便考入该校,既在学业上深造,又在体育上提高。他在校园内外是引人注目的,其撑竿跳高,一直保持全国最高纪录,而且玩得一手好双杠。
据记载,符保卢历年获得的好成绩中,包括1933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运会上,符保卢作为上海选手,创造了3.75米的撑竿跳高新纪录。当时他竞技状态良好,正想再加高度以破4米大关,向远东运动会纪录冲击,但因跳高高架已到顶了,横竿不能再加高,他只好望架兴叹。1935年符保卢在上海举办的第六次全运上创造了 3.9米的新纪录,夺得金牌。这是他自1930年第四次全运会以来,第三次蝉联全运会此项运动的冠军。在1936年为参加第11届奥运会而举办田径训练班的测验中,他又创造了4.15米的全国新纪录,这一纪录保持了20年,直至1956年才被蔡芦墅打破。
最引人注目的是符保卢作为中国田径队队员,出席1936年8月在柏林举办的第11届奥运会。当时中华体育代表团总共有141人,其中就有9名是暨南大学的学生,包括田径队里的符保卢。
符保卢在柏林的赛事,按其原有的成绩,如果发挥得好的话,预计可能会获得名次。他在8月5日上午进行预赛,已飞过3.85米,取得了决赛权。不要小看这个决赛权,它是旧中国参加的三次奥运会中,唯一一次取得的决赛权,故弥足珍贵。但在当天下午决赛时,毛毛雨下个不停,临时借用的竿子不顺手又打滑,加上一个多月来海上旅途的劳顿等种种原因,符的竞技状态已不如以往,以致未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他跌坐沙坑,甚感沮丧。总教练马约翰劝慰他说:“小符,你已经尽力了,国人不会忘记你在奥运会上的功绩的。”
1990年《人民画报》刊登了符保卢在奥运会上跃竿的照片,很多老校友也刊文怀念他;还有一位季一德先生写了一篇“传奇故事”,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赞叹不已。
作为中俄混血儿,符保卢高大英俊,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他还演过电影《海葬》,在他面前是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幸福和前途。在卢沟桥事变后,符保卢毅然参加空军,英勇地驾机杀敌。
1943年7月8日,符保卢在陪都重庆巴县白市驿机场附近驾机练习飞行,于转弯时失速坠地,以身殉职。
陈镇和 血洒大西北
陈镇和1906年出生于印尼雅加达,12岁时其父陈金山将他送回祖籍地厦门读书。8年后,陈镇和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很快地便成为暨大足球队的一员。与此同时,陈镇和还加入上海著名的乐华足球队,和“亚洲球王”李惠堂在一起踢球。因其相貌具有典型印尼华侨特征——眼窝凹陷、颧骨较高、鼻孔扁平、皮肤黝黑,又骁勇善战,素有“猛张飞”之称,队友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黑炭”。
陈镇和20岁便成为乐华队的绝对主力,还以学生身份担任过国脚——1927年便跟随中国队出师澳洲,1928年随乐华足球队3次远征东南亚。他二次被选入中国足球队,参加1930年及1934年在日本和菲律宾举行的第9届、第10届远东运动会。
1936年1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足球委员会,经过3个月的选拔挑选,陈镇和荣幸地同李惠堂、谭江柏(香港歌星谭咏麟之父)一起入选国足22人名单。据1936年4月27日厦门《江声报》报道的《参加世运会我足球选手之年龄体重》一文记载,陈镇和当年26岁。
然而,中国队出征柏林之途却充满坎坷。当时,代表团赴德国参赛需国币22万元,而国民政府却仅拨款17万元,各界人士捐出3万元,最后还差2万元没有着落,只得打出足球队这张王牌,让他们先去东南亚进行表演赛,以门票收入弥补缺口。为此,国足在1936年5月提前从上海出发,经香港辗转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地“卖艺化缘”。
尽管在两个月的奔波中,球员们坐低等舱位,住便宜旅馆,吃自煮饭菜,饱尝千辛万苦,球队依然打出了威风,在27场比赛中24胜3平,门票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港币。
1936年8月6日,中国足球队终于出现在奥运赛场。历尽艰辛疲惫不堪的他们,首场便遭遇足球发源地的英国队。上半场,中国队攻势凌厉,可惜下底传中后的破门被裁判吹为越位。双方易地再战后,包括陈镇和在内的国足体力不支,最终以0∶2输掉了比赛,但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陈镇和毅然转学中央航空学校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陈镇和已是驻扎杭州的空军飞行中队长,担任保卫南方海岸线的防空任务。
当时的重庆《大公报》是这样报道陈镇和投笔从戎的:现在许多南国的球迷们或许要奇怪,怎么陈镇和竟无声无息地从体育界失踪了呢?四五个年头的沉默,把一个球王转化为一个保卫祖国的飞将军了。陈镇和还在踢球,他的粗健有力的右足现在用力踏在降升舱板上,他用力把右足蹬出去,为的是不叫那个日本大球跳过至前面要加速去追击,他要把日本飞进中国球阵地的大球都全踢回日本阵地粉碎在球门里。千百万球迷可不必因为失去了眼福而嗟叹。要为这个年轻的球王在天空用生命击球而喝彩。
1941年,国民政府派陈镇和赴新疆哈密接收苏联援华飞机。1月28日清晨,陈镇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战友驾驶着第一批飞机起飞了。他们的行程十分遥远,要从新疆一直飞回成都基地。快接近兰州战区时,遇到恶劣天气,他不断地调整着操纵杆,突然,操纵系统失灵,飞机急速向地面俯冲,突如其来的故障让陈镇和来不及逃离驾驶舱,飞机在瞬间坠毁了!关于陈镇和为国捐躯还有另外一说:1941年,陈镇和在兰州战区执行任务,奉命轰炸江阴敌舰时不幸被敌高射炮击中,葬于兰州焦家湾空军烈士公墓。
陈镇和牺牲时年仅35岁。陈镇和殉国后,厦门体育界在鼓浪屿英华中学为他举行了追悼会,以慰英灵。自幼就立志精忠报国的陈镇和有个心愿:等抗战胜利了就要回厦门走走看看。遗憾的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
王润兰 肉身炸坦克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柏林)中国拳击队和举重队合影,右起第四人为王润兰
王润兰(王永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他是7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大。他从小喜欢武术,但父亲要他经商。不堪父亲的禁令,王润兰最后离家出走,报考了时任河北省主席兼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政学校第二期,投笔从戎,保卫祖国。入学后不久,身高一米八多,体格健壮,有良好武术功底的王润兰被选入商震创办的西洋拳击队学习拳击,并崭露头角,多次获奖,被称为“拳王”。
1936年,第十一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这次柏林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组织派出69名运动员(男67人,女2人)分别参加田径、游泳、举重、拳击、自行车和篮球、足球六大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派了一个武术表演队(男6人,女3人)和一个体育考察团(男35人,女2人)在赛前赶赴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考察。
为了挑选参赛的拳击运动员,体育代表团在上海申园健身房进行了拳击选拔赛。第三十二军西洋拳击队全体南下参加选拔赛,王润兰、靳贵第、靳桂、李梦华4人过关斩将,入选前4名,一时轰动全国。入围后,商震将军为使他们顺利参赛,慷慨资助了5000元。在赴柏林之前,商震还专门批准王润兰等4人到上海接受为期一个月的集训,并请英籍拳师比尔·丁格尔和上海精武会中国拳师陈汉祥悉心指导。
1936年6月26日,中国代表团在上海乘坐意大利邮轮出发。在20多天的航行途中,中国运动员仍然坚持训练,特别是4名拳击运动员,每日总要你来我往地斗上一阵。
赛前检查身体时,拳击队员李梦华、靳桂因体力不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1936年8月10日,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赛正式开始。王润兰、靳贵第参加了重量级拳击比赛。在比赛中,王润兰表现突出,打败过葡萄牙、日本、英国选手,在和荷兰选手福特的比赛中,打得十分顽强,他在最后一局中被对手打裂上嘴唇,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但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这场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他获得了决赛权,但被歧视中国的奥组委会蛮横地取消了决赛权。
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了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耻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口气。
然而,抗战的爆发击碎了王润兰的奥运冠军梦。他回国后,担任了第三十二军补三团三营排长。在1937年8月,他参加了漳河保卫战。土肥原贤二为司令官的第十四师团,加上26旅团和酒井隆少将指挥的6个步兵大队,全部日兵共6万人。9月14日,为掩护主力的撤退,王润兰所在的补三团奉命来到漳河阻击敌人。
该团连续奋战4昼夜,打退敌人一次次猖狂的进攻。恼羞成怒的日军很快调集重兵,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向中国守军发起了更猛烈的进攻,力图消火这支让他们恨得直咬牙根的“支那军”。在重炮和坦克的打击下,守军阵地在一阵阵爆炸声中,碎石腾空,血肉横飞,防线不断被突破,部队遭受惨重损失,人员伤亡过半。面对强敌,王润兰与战友毫无惧色,他们抱定“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决心,誓死要与敌寇血战到底。缺少机枪,他们就用打“排子枪”的办法对付敌人的集团冲锋;没有反坦克火炮,就用集束手榴弹来炸毁日军的坦克,或身绑炸药与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
战至9月21日拂晓,整个漳河北岸横尸遍野,尸体布满了阻击阵地,此时王润兰所在的连队伤亡殆尽,阵地上只剩下他和十多名负伤的兄弟在坚持战斗。数辆日军坦克再次吐着死亡的火焰攻上阵地时,身负重伤躺在战壕里的王润兰以最后的气力奋力跃起,抱着集束手榴弹和几名身绑炸药的战士一起扑向敌人的坦克,随着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王润兰等人年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得到了永生。
从1934年投笔从戎考入军校,到1936年合战奥运会,再到1937年在抗日战场上为国捐躯,在短短4年之间,王润兰从一个舞枪弄棒的朴实汉子,转变成为国拼搏、为抗击外虏壮烈牺牲的英雄,完成了他短暂人生的巨大跨越。王润兰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授予了“民族英雄”的称号。
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家人才知道王润兰已经牺牲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